顯示具有 Raspberry Pi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Raspberry Pi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2月12日 星期四

Raspberry Pi 4 變身 Android TV Box

前言

Luke 的休閒筆記: 目標:在昆陽停車場使用 Raspberry Pi 4 以 Kstar/ECOS 完成一次完整的拍攝流程 文內提到準備把 Raspberry Pi 4 取代 Mac mini 2011 當成背景音樂播放器,結果搞了許多天一直弄不出來,綜合安裝失敗的過程與 ChapGPT 給的結論:

為什麼 Mac mini 可以正常播放?

  1. 系統預裝: Linux Mint 的軟件倉庫可能已經包含完整的 MPV 和 yt-dlp,無需手動安裝。
  2. 網絡環境: Mac mini 可能使用不同的 DNS 配置或網絡環境,能正常訪問 YouTube。
  3. 系統架構: x86 架構的 Linux Mint 在性能和兼容性上優於 ARM 架構的 Raspberry Pi OS。

替代方案比較

方案支持 YouTube支持 MPRIS界面友好性性能表現特殊功能
CelluloidMPV 核心,簡潔易用
VLC強大的格式支持
Kodi插件支持廣泛
Mopidy無界面適合音樂播放,輕量級

也全部試過,一樣都不行!!!

還試了 LibreELEC 或 OSMC 包括 Volumio,與 Kodi 碰到的情形一樣,最後只全好放棄把Raspberry Pi 4 當成背景音樂播放器的念頭。

後來突然想起家裡的一台 Google TV Box 一直是老婆獨享,偶而想追個劇,有點麻煩,念頭一轉,或許能把 Raspberry Pi 4 改成 Android TV ,這才在 ChatGPT 幫忙下達成這個目標。

  • Raspberry Pi 社區針對 ARM 架構進行了廣泛的 Android 優化,像 LineageOS 或 KonstaKANG 的 Android TV 版本,在性能和穩定性方面表現不錯。
  • Raspberry Pi 更接近原生 Android TV 的硬體配置。
  • 耗電低
  • Raspberry Pi 4 不支持原生的 WoL 功能

安裝過程

選擇 Android 12 TV

  1. 穩定性: Android 12 TV 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版本,經過多次測試和使用。如果現有功能和穩定性已經達到需求,則升級到 Android 14 可能不值得冒險。

  2. 資源佔用: Android 14 的一些新功能可能會需要更多的系統資源。如果你的 Raspberry Pi 4 RAM 只有 2GB,升級後可能會變得卡頓。

  3. 應用兼容性: Android 12 TV 提供大多數應用的良好兼容性,尤其是與 KDE Connect、流媒體、YouTube、直播應用相關的功能。

  4. DIY 和升級時間成本: 如果只是想要穩定地看影片、使用遙控 App,選擇現有的 Android 12 TV 可以節省升級時間,並避免不必要的系統兼容性問題。

Raspberry Pi 4 用來天文攝影用,RAM 2 GB 就夠用了,現在要 Android TV Box 所以安裝LineageOS 19 Android TV (Android 12L) for Raspberry Pi 4本來要LineageOS 17.1 Android TV (Android 10) for Raspberry Pi 4 ,但是不給裝,說此版本太舊),按照網頁 FAQ 說明下載:Release MindTheGapps-12.1.0-arm64-ATV-20230321_143953 · MindTheGapps/12.1.0-arm64-ATV · GitHub (Google TV的界面,含 Play 商店,登入帳號後就可以安裝 Play 商店的 app)並安裝,但是 RAM 2 GB 有點少,播放影片不夠力,只好重新安裝 LineageOS 19 Android TV (Android 12L) for Raspberry Pi 4 但不安裝 MindTheGapps,想來想去就直接安裝晴天 app ,再申請試看三天來測試及調校,看看三天試看期內能否調校成功。

開始安裝

這裡有一篇文章 : 樹莓派5安裝Android TV 14,打造開源電視盒 · Ivon的部落格 是安裝完成後要找藍芽遙控器 app 時找到的,安裝的過程大部分的人應該看這篇就夠了,而這篇:樹莓派5如何刷入LineageOS (Android),安裝Google Play商店 · Ivon的部落格與底下要說明的大同小異,但自己是在 Mac 下安裝,加上安裝的版本較舊,所以需要記錄下來。文章裡建議的藍芽遙控器 app(Bluetooth Remote - Google Play 應用程式) 實在不錯。

  • 鍵盤、滑鼠(初始設置時需要)
  • 下載及安裝LineageOS 19 Android TV (Android 12L) for Raspberry Pi 4
  • 系統-》Raspberry Pi settings 的一些設定:
    • 聲音輸出是經由 HDMI 到老舊的 42 吋 Vizio 電視:

    • 雖然是老舊的 42 吋 Vizio 電視,但支援 srs 運算技術可以 120hz,所以選 1920x1080@60 :

    • 規格為 Quad core Cortex-A72 (ARM v8) 64-bit SoC @ 1.8GHz 給它超頻下去:

    • CPU 選性能模式:

    • 啟用 SSH 及 VNC:

    • Hardware video decoding and encoding:

  • 晴天 app 的設定:
    • 進入設置:

    • 選「解碼」:

    • 選「軟解」,「硬解」影像會 Lag 很嚴重甚至停住,只有聲音正常,完全不能看; 「系統」比「硬解」好多了,但是會有影音不同步的情形,選「軟解」影音不同步的情形才能達到可以接受的程度,用 Wi-Fi 連線仍有些頓頓的感覺,接有線網路後,看片流𣈱度大概就能另一台老婆獨享的 Google TV Box一樣(但它是 Wi-Fi)。

  • 開啟「開發人員選項」
    • 關於:

    • 移到版本號,然後按 enter 多次(大概七次吧

    • 選單多了「開發人員選項」:

  • 進入 Recovery 模式(TWRP)需要接上鍵盤、滑鼠、螢幕,因為無法遠端遙控。
    • 啟用 Advanced reboot:

    • 重新啟動:

    • 選 Recovery 模式:

  • 因為後續的步驟喜歡在 Mac 下操作,所要先啟用 SSH 及 VNC(截圖就是利用 VNC 連上後得到的
  • 用的是 32GB 的 Micro SD 卡,同樣依照 LineageOS 19 Android TV (Android 12L) for Raspberry Pi 4 FAQ 的說明下載 resize 進入 TWRP 來安裝(自己是利用 adb push /Users/luke/Desktop/lineage-19.1-rpi-resize.zip /storage/emulated/0/ 傳入,當然也可以放入隨身碟的方式,更簡單
    • 進入 Recovery 模式(TWRP)的畫面,選 Install:

    • 找到 lineage-19.1-rpi-resize.zip ,點選 Install Image 來安裝(若放在隨身碟,可點選 Select Storage

    • 三箭頭向右拉就可以安裝了:

    • 安裝完後需要 Wipe Dalvik :

    • 然後再 Reboot System :

  • 安裝晴天 app :
    • 開啟檔案 app :

    • 點選傳入的晴天 app:

    • 點選「繼續」即可:

都弄好後,操作需要用鍵盤操作,嚐試在手機安裝 RealVNC ,實在太難用了,沒有遙控器真不行,想到有一些 Arduino 的紅外模組,試試 DIY 遙控器,看能否在三天試看期間弄出來:

從儲藏室翻箱倒櫃找出來,圖中其他只是備用,希望不需要用到焊槍(用麵包板)或寫程式。

拍完上面的照片,突然想到 Raspberry Pi 4 有 Bluetooth 5.0, 是不是用手機安裝個 app,藍芽連接,不就很容易搞定。Google 後如前述文章:樹莓派5安裝Android TV 14,打造開源電視盒 · Ivon的部落格 提到的 Bluetooth Remote - Google Play 應用程式 下載安裝就搞定了,翻箱倒櫃找出來的 Arduino 紅外模組再度回到儲藏室。

左邊 Mac mini 2011 聽音樂專用,右邊 Raspberry Pi 4 變身的 Android TV Box ,因為超頻,所以得加個風扇散熱:


結論

原本有線網路連接的 Mac mini 2011 改接到 Raspberry Pi 4, 雖然 Wi-Fi 連接播放音樂沒有問題,但是網路喚醒(Wake-on-LAN)的功能就沒有了,有點不方便。再者 Raspberry Pi 4 超頻使用,萬一壞了,可能連到昆陽停車場天文攝影都不能了(因為 Lenovo IdeaPad 控制筆電沒有 ethernet ,無法網路線直連,要拍攝得在低溫下完成全部過程,只有用 Raspberry Pi 4 + Windows 筆電可以,才能在車內開暖器遙控拍攝),再加上這樣的方式看劇雖可接受,但還是有些頓頓的,綜合下來,三天試看期結束,還是讓 Raspberry Pi 4 回歸天文攝影,或許未來若會入手 Raspberry Pi 5 再來考慮,把整個過程記錄下來,搞不好以後還會用得上。


2024年2月7日 星期三

邁入智慧家庭的一小步

2024.02.07
淘寶買的「空調伴侶」(ESP8266 + 紅外Sensor 而已,網上找一找,應該也很容易 DIY ,只是不想動焊槍了)今天到貨。

在看賣家提供的示範影片:苹果HomeKit 空调伴侣 ESP8266 WiFi直连无需网关支持IO17系统/内置协议/协议识别/状态同步_哔哩哔哩_bilibili ,沒想到看完後,自動跳到這支影片:3分钟教你把米家的设备接入苹果Homekit!_哔哩哔哩_bilibili,然後先去註冊了 github ,照著影片把 Hacs 安裝好:


之前一直無法加入的米家 LED 智慧燈泡 Lite 彩光版、攝影機 2K 雲台版、掃地機器人 S10+ 竟然都可以加入 HA 了(之前加入的小米燈泡大陸版也能繼續用),當然也就能加入到 Apple 「家庭」裡:

  1. 在 HA 裡都能正常使用,甚至攝影機還能監看影像(只是會延遲,而且還是很嚴重的情形
  2. 「家庭」也會出現攝影機的各種控制按鍵,但不能監看影像,所以最後都拿掉,要監看影像還是乖乖用米家 app。
  3. 「家庭」可以控制掃地機器人 S10+,可以加入自動化操作,只是要切換地圖,還是得用米家 app。

所以現在可以在「家庭」裡控制的燈總共有 20 盞,再加上一台掃地機器人 S10+ 。

2024.02.06



在前篇:Luke 的休閒筆記: 跟著時代的腳步走:可能會使用 Home Assistant 提到的於淘寶買的智能燈泡,走官方直郵海運到台灣,完好無損的抵達。其中十盞有 MFI 認證的燈泡,比 12W 貴了近一倍功率又較小,雖說可以很簡單地加入「家庭」,但 12W 的使用涂鴉 app 設定也很簡單,尤其是驚奇的發現app 提供加入捷徑的方式,就能直接用 Siri 語音控制,若早知如此,就應該換成12W的。

開始做功課及安裝:

  1. 如何透過 Siri 聲控小米的米家智慧裝置?米家 App 完整設定教學 - 塔科女子 提到的 「實驗室功能」已經沒有 iOS捷徑,也不能接入「家庭」,只好先放棄米家燈泡。
  2. 打造舒適的 WFH 智慧居家環境,控制家電盡在指尖. 示範使用樹莓派當 HomeBridge 主機,將所有米家家電串上… | by ZhgChgLi | ZRealm Life. | Medium,看到文章裡關於 homebridge 的複雜操作再回想起以往的經驗,寶刀已老,想想還是算了。不過看到結尾這段話:

  3. 於是有了安裝 Home Assistant 興致。找到這篇:Home Assistant 安裝步驟詳解,快速打造智慧家庭 – Home Assistant 手把手教學 EP 1 | SpaceN,然後把冰著的 Raspberry Pi 4 及 5V 3A 變壓器找出來,換上 Sandisk 32G Class 3 MicroSD 放入讀卡機接上 Mac mini 2018 ,連上Raspberry Pi - Home Assistant,後續的過程連 Balena Etcher 都不用下載,直接就能做好 Home Assistant OS,把燒錄好的 Micro SD 卡插進樹莓派 Raspbeery Pi 中,插上電源線和網路線,打開瀏覽器,輸入「homeassistant.local:8123]」:



  4. Home Assistant 安裝完畢,可以準備把米家、塗鴉的燈泡加入:

問了 Google Bard :涂鸦智能灯泡支援 Home Assistant 嗎?回答是可以的,而且還蠻詳細的:



於是上涂鸦物联网平台註冊了一個帳號,就可以新增涂鸦集成(「集成」為大陸用語,HA 繁中則為「整合」),安裝過程花了不少時間,其實是很簡單的,有兩點要注意:

  1. 燈泡雖然是在淘寶買的,在台灣使用,地區要設為中國(台灣),不能設中國。
  2. 數據中心也不能選中國,要選美西的:

這樣, 七盞 12W的涂鸦智能灯泡就加入到 HA 了,再依這篇文章:HomeKit Bridge 讓你的智慧家庭更多選擇 – Home Assistant 手把手教學 EP 5 | SpaceN 新增「HomeKit Bridge」整合,就可以把不支援 Homekit 的七盞 12W的涂鸦智能灯泡就加入到「家庭」。


接下來要新增 米家 LED 智慧燈泡 Lite 彩光版 - 小米官網智慧燈 - 小米官網 ,弄了許久,搞不出來,最後問了 Google Bard 才知需要網關,就算了。倒是早期買的兩顆小米燈泡大陸版的燈泡很順利地加入 HA,然後就接入到「家庭」裡,總共有十九盞智慧燈泡:

  1. 10 盞有 MFI 認證的 9W 智慧燈泡(主臥頂燈 3 盞、主臥前燈 1 盞、書房 3 盞、臥室 3 盞
  2. 7 盞沒有 MFI 認證的 12W 涂鸦智慧燈泡(客廳 6 盞、浴室前燈 1 盞
  3. 2 盞沒有 MFI 認證的 9W 小米智慧燈泡(餐廳 1 盞、小陽台 1 盞

至於米家 LED 智慧燈泡 Lite 彩光版、掃地機器人、監視攝影機只能用米家 app 控制。

幾天用下來的心得是:

  1. 有 MFI 認證的燈泡,安裝超簡單。
  2. 沒有 MFI 認證的燈泡,透過 Raspberry Pi 4 + Home Assistant,也能很穩定地在「家庭」裡使用,可以設定情境、自動化。
  3. 最重要的注意事項:由於客廳、臥室、主臥的頂燈,當初 DIY 買的燈飾是三段式開關會造成問題(連續的開關會造成燈泡 Reset,得要再重新設定),所以牆上的開關切到全亮後就不能再去動,只能用 Siri (或手機裡的「家庭」)來開/關燈。其他單切開關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仍然可以如平常一樣手動切牆上的開關,即使關掉後,再打開後也能自動重新連線,不用再重新設定。簡而言之,如果沒有三段式開關的問題,裝了智慧燈泡後的操作方式與沒有裝之前是沒有差別,只是多了智慧操控。
  4. 有 MFI 認證的燈泡貴很多的好處,除了能直入「家庭」外,大概就只有一個:當燈泡不小心被 Reset 後,只要掃一掃燈泡外盒上的條碼就能重新再加入,主臥的三盞燈已重新再加入過兩次,客廳的 6 盞沒有 MFI 認證的燈泡,千交代萬交代家人,至今還沒有 Reset 過,要是 Reset 後再重新加入「家庭」過程應該會較複雜。

有了 Raspberry Pi 4 + Home Assistant 的加持,想起這篇文章 Luke 的休閒筆記: 環保智能小夜燈 ,若是也能整合到「家庭」裡面,那麼就可設定成半夜起來上厠所時,一下床 Sensor 感應到後自動打開主臥前燈,豈不是非常方便。

這些相關的資源可以參考:

只是又得拿起鉻鐵,想起來就累,於是上淘寶找找現成的,找到一些可以接入 Home Assistant 的,算算與之前在蝦皮買 ESP8266 及相關 Sensor 自己組裝的價格差不多(甚至還會比較便宜),就訂了兩個人體存在傳感器(含光照),等到貨後再來玩玩看。

2023年7月8日 星期六

Raspberry Pi 使用 iOptron Cem25P 可以上山試拍了

2023.07.07

經由朋友的提醒:「高山,電量會因為溫度,比平常更耗電喔! 要汽車電瓶才夠力。」才想起家裡有個 UPS 可以拿來用: 


裡面裝的是這顆電池:



UPS 有三個插座可以分別接赤道儀、冷凍相機、ZWO EAF,但我只會用一個插座,再以一分三接上這三個器材,「Xiaomi 行動電源 10000 33W 口袋版 Pro」就只供電給 Raspberry Pi4,華碩的行動電源(反正平衡時也必須裝上)供電給除霧帶,這樣應該可以撐個兩小時吧!再帶上一顆飛樂 Discover 15000 mAh 行動電源用來最後拍攝平場用(假設 UPS 的電沒拍完預定的張數就用光了),也可以用來供電給攝星儀拍銀河。

2023.07.07

「Xiaomi 行動電源 10000 33W 口袋版 Pro」多買了!!!這實在令人懊惱!

所有上山前的測試都做過後,想說或許也能帶上 DJI mini 2,好久沒用,也該充充電,這才想起它的充電盒也能當成行動電源給手機充電,仔細看一下規格:輸出有 5V 3A;9V 3A;12V 3A 還能供電給筆電、赤道儀、冷凍相機……),不看則已,一看只有懊惱的份,一個有 5V 3A 的行動電源放在身邊這麼久都不知道,才把這無網際網路、無市電的測試拖了這麼久。

2023.07.05 農曆十八 (試拍北美洲星雲)

註:

後製完後在把拍攝的影像歸檔時發現在 2021 年的同一天,竟然以Sigma 70-200mm F2.8@ 135mm + ZWO ASI533MC-Pro 拍攝;Gain 101,單張曝光五分鐘,-5℃,共拍了 30 張,總曝光時間 2.5 小時的北美洲與鵜鶘星雲,當初後製完成後存了 Project 檔,因此可以還原到做了 DBE 的影像,然後輸出 Fits 檔並上傳fitsscrubber後製,如下圖,可以做個比較。

晚上十點左右上頂樓抽根菸,雖然農曆十八位在東南方的月亮很亮,但天空無雲且大氣狀況頗佳,肉眼織女、牛郎及天津四非常清楚,決定下樓把器材搬上來測試。

  • 先關掉家裡的 Wi-Fi,雖然基地台的訊號到頂樓時很弱,但只要 Raspberry Pi 能抓得到,就不會跑出 Wi-Fi HotSpot 。
  • 由於器材已在室內大致測試過,搬上頂樓後很快就連接好,連接方式就如 2023.07.03 的室內測試。
  • 先以小筆電的 windows 來做極軸校正,兩三分鐘就 OK 了。
  • 小筆電 VNC 連上 Astroberry Server ,開啟 Kstars/Ekos ,想以織女星來對焦及一星校正,結果在 Kstars 找到 Vega 後,竟然出現警告說它此時位於地平線之下,這才想起需要先設定日期、時間(由於此時尚未以 Ekos 連線各個器材,而怱忙中也沒細想,所以沒有測試系統能否直接抓 iOptron Cem25P GPS 的位置及時間資訊),於是開啟終端機,輸入 sudo date -s “當時的日期、時間” 。
  • 事先查了室外溫度約 28 ℃,於是設定拍攝溫度為 10℃

  • 冷凍相機的功率約在 40 % 以下

  • 以 Ekos 連線各個器材,然後再到 Kstars 找到織女星並 Slew 過去,再回到 Ekos,進入對焦模組,ZWO EAF 的初始對焦位置 4540 好像就沒差太多,在不加任何光害濾鏡下(雖然已是晚上十點過後,台中市區仍是光害嚴重,但因是測試,就不管了),Gain 400 曝光 2 秒,自動對焦還蠻快的(未來上山的拍攝,不用擔心自動對焦會有問題了),很快就找出焦點位置:4605

  • 能對好焦點,後續的 Plate Solve 就能快速定位,織女星很快就 Plate Solve 定位成功。 本來選今晚測試的目標為 M8 ,以 Kstars 找到並 Slew 過去, Plate Solve 也定位成功,但預覽圖一片亮白,這是因為 M8 與月亮所在的空域很靠近,只好抬頭看看天空,天津四那裡的空域似乎還可以,於是以 Kstars 在天津四附近找了 SHarpless 117(北美洲星雲)並 Slew 過去,然後進入 Plate Solve 模組,Gain 400 曝光 3 秒順利定成位功:

  • 使用 Raspberry Pi 拍攝,由於先前的經驗已放棄使用 PHD2 (但在 windows 下實在好用又穩定),因此用的是 Kstars/Ekos 內建的 Guider,也是不錯,會自動 Calibration ,成功後就自動開始導星:

  • 進入相機模組,設定 Gain 101 曝光 90 秒 Offset 70 ,先拍攝 1 張看看成果

  • 試拍一張的影像似乎還不錯,於是設定這次拍攝 30 張,所以最後總共拍了 31 張:

  • 過程中,頂樓的風還蠻大的,但因為測試也不擔心,只是有幾次陣風實在不小,差點就想中途就結束,最後還是撐完 30 張的拍攝:

  • 然後就是亮、暗平場的拍攝:先把望遠鏡指向天頂,方便放置 iPad Pro, iPad Pro 事先開啟一個白畫面。本來在 Windows + NINA 這個步驟非常簡單,沒想到卻在這裡碰到問題,不管 iPad Pro 白畫面調的亮度為何,Kstars/Ekos 能夠自動校準到適合的曝光長短,可是剛開始還正常,到第 4 張後就變得非常慢,搞得很沒有耐心,尤其在收尾階段通常也是比較沒耐性,拍了七、八張就中斷,然後再試了兩三次,最後一次很有耐心地等到拍完 10 張才結束,這期間注意到其實一張的曝光時間約 0.03秒,但下載到外接隨身碟(一顆 NT$ 199 的 Sandisk 64G,應該算是「遠古」時代的產品,讀寫極其慢)裡,一張竟要花費十五秒以上,什麼時代了,實在太太太太太…….慢了。再有耐心地拍完單張曝光約 0.03秒的暗平場 10 張,這才收了器材。回到室內,第一個步驟就是把拍攝的存檔位置從外接隨身碟改成存到與系統一樣的高速 SD 卡上
  • 關於供電(上山拍攝溫度較低,預估就需要更保守),整個拍攝過程粗估約兩個小時:
    • 四格滿電的「Xiaomi 行動電源 10000 33W 口袋版 Pro」只供電給 Raspberry Pi4, 用了不到兩格,上山拍攝應該沒問題。
    • 四格滿電的華碩的行動電源 5V 2.4A 供電給除霧帶只用掉不到一格的電,大概是除霧帶溫度調得較低的關係(可變電阻只調到中間,上山時或許可以把溫度再調高一些
    • 如 2023.07.03 所說的,把未摔過的飛樂 Discover 15000 mAh 行動電源供電三個器材:ASI533MC-Pro、iOptron Cem25P、 ZWO EAF,就在到了拍攝平場的過程中竟然完全沒電了,趕緊再換上摔過的,這才順利拍完平場。這說明兩顆飛樂 Discover 15000 mAh 行動電源,還是得一顆供電給 iOptron Cem25P 及 ZWO EAF ,另一顆供電給 ASI533MC-Pro ,才能順利在山上撐完約兩個小時的拍攝。

好久未用 PixInsight 後製,沒想到要做個 MasterFlatDark 竟然 PI 就當掉,連續幾次都一樣,Check Update  PI 已是最新版,把 Macmini 2018 重新開機,做 MasterFlatDark  PI 還是當掉,最後只好選一張暗平場影像直接當成 MasterFlatDark 來做 MasterFlat,猜測可能是 Mac OS 的問題,近來 Apple 似乎每況愈下,手機也是,越更新越爛。

接下來如往常的步驟直到 DBE 為止,然後另存成 Fits 檔,使用朋友建議的 fitsscrubber,檔案上傳後,經過十幾分鐘就是一張後製完成的圖(左為 fitsscrubber,右為只 DBE 的原始影像):

1 : 1 的比較, fitsscrubber 可以看出還是有不足之處,若是縮圖,這樣的成果夠好了,因為只是測試性質,就不用再進一步後製了:


2023.07.03

「Xiaomi 行動電源 10000 33W 口袋版 Pro」到貨,充飽電後開始測試:

  • 組裝好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先關掉家裡的 Wi-Fi,這樣才能模擬山上沒Wi-Fi 的環境
  • 在初次安裝 Astroberry Server 時就知道系統會自動產生一個 wifi HotSpot :

  • 讓小筆電連上這個熱點( HotSpot):

  • 打開瀏覽器輸入 https://astroberry.local or https://10.42.0.1 就可以連上 Raspberry Pi 4 並遙控了
  • 後來發現 VNC 也能直接連上(前提當然是要先設定好),而且更有效率(平常透過家裡的 Wi-Fi 遙控時得先 Check RealVNC 伺服器才能連上,效率差了一截,但若沒有這個機制就無法遠距遙控,所以需要網際網路):

  • 使用 iPad Pro 來測試也沒問題,但在 Kstars/Ekos 滑鼠的操作還是用小筆電較順手,上山還是會帶著,用來拍平場。
  • 為了在顯示配合解析度為 1366X768 的小筆電,進入「 Raspberry Pi」 設定更改解析度為 1280X720, 進入「外觀設定」改顯示字型的大小為 11 :

  • 經過一番折騰後,這樣操作起 Kstars/Ekos 順手也順眼,大概經過一兩個小時吧! Cem25P 竟然斷線了,這才查覺原先想好那顆供電給 iOptron Cem25P 及 ZWO EAF 的飛樂 Discover 15000 mAh 行動電源竟然完全沒電了!(Cem25P 用電應該不多,而 ZWO EAF 幾乎沒怎麼動到,難道這顆曾摔過後續航變差?)而另一顆供電給 ASI533MC-Pro ,在相機以約 50% 的功率下也還剩兩格多的電。因此需要改變策略,這顆未摔過的乾脆就供電三個器材:ASI533MC-Pro、iOptron Cem25P、 ZWO EAF,摔過的當備用。(也可以用來接除霧帶給拍銀河的廣角,免得鏡頭結露水
  • 就當大致搞定後,預備用手機拍個連線 Astroberry HotSpot 的照片時(要讓 wifi HotSpot 顯示出來,需要 VNC 視窗為作用中,這樣就無法以視窗鍵+PrtSc鍵來截圖)才注意到時間有問題:

  • 看了 Astroberry Server 的說明才知道這是由於 Raspberry Pi4 沒有 RTC(時間模組,需要另外加裝;或另外加裝 GPS 模組),當有網際網路能夠自動校時,所以時間都是準確的。這次的測試沒有網際網路,加上沒有 RTC ,當然時間就不對了,需要開啟終端機輸入,手動設定日期時間:
    :iOptron Cem25P 本身有 GPS,還不曉得 Astroberry Server 系統能否抓取它取得的位置及時間?要是可以就太棒了
  • 預定以 -15℃在暗空公園的鳶峰、昆陽停車場、武嶺或…..拍攝(這是預估 ASI533MC-Pro 降到這個溫度,功率大概會在 50% 左右)。
  • 加裝三腳架網袋來放一堆行動電源。
  • 接下來等個好天氣先在頂樓測試,雖然市區光害嚴重,但這次不使用任何光害濾鏡,儘量模擬山上的環境才測試自動對焦的成效(之前用了光害濾鏡的測試不是很順)。

2023.06.30

這篇文於四月初寫完後一直未上山拍攝,除了五、六月很「梅雨」外,也是因為一直苦於手邊的行動電源沒有 5V 3A 的輸出(Raspberry Pi 4 需要,手上有一顆華碩的,只有 5V 2.4A,在頂樓測試過,導星會出問題,使用市電接 5V 3A的變壓器輸出則沒問題),直到今天才想到或許可以買顆有 5V 3A 輸出的行動電源,於是找到 「Xiaomi 行動電源 10000 33W 口袋版 Pro」 能符合需求,官網 895元含運,在蝦皮的官方賣場價格一樣,但有 80元的賣場折價券,就以 815 元下訂,等到貨就可以測試了:

  • Xiaomi 行動電源 10000 33W 口袋版 Pro 5V 3A 的輸出供電給 Raspberry Pi 4 。
  • 華碩的行動電源 5V 2.4A 供電給除霧帶(可以圍住主鏡與導星鏡,一條就夠了)。本來這顆行電即使沒用也會裝上,這是當使用 200mm F4 導星鏡時,需要用來平衡。
  • 兩顆飛樂 Discover 15000 mAh 行動電源的 12V 輸出,一顆專門供電給 ZWO ASI533MC-Pro,另一顆則可供電給 iOptron Cem25P 及 ZWO EAF。
  • 遙控筆電則使用充滿電的 Lenovo IdeaPad 120S 11吋,大概能撐個五小時以上吧!至於 Wi-Fi 網路則有 Raspberry Pi 4 內建的 Wi-Fi HotSpot ,筆電連上後可以直接遙控。 會帶上 Lenovo IdeaPad 小筆電,主要還是因為 PoleMaster 電子極軸鏡在 windows 下還是較好用。
  • 拍攝平場又是一個問題,因為個人偏好小手機,直到現服役中的也是 13 mini,無法蓋住Sharpstar 61EDPH II ,看來勢必還是得帶上 iPad Pro 12.9 吋,可若帶上了 iPad Pro 12.9 吋,加上 VNC 也能遙控 Raspberry Pi 4, 只是用起來不如小筆電的 windows 來得順手。但若是能事先在上山前先把拍攝目標的一些設定先弄好,在山上拍攝時只做極軸校正、對焦,剩下的就可自動化了,最後再拍個平場收尾,而 iPad Pro 12.9 吋的續航能力是不用擔心的。這樣分析下來似乎只要帶個 iPad Pro 12.9 吋就夠了。

以上器材的供電分配就可以解決不必局限於有市電及 Wi-Fi 的民宿,這樣拍攝的地點就可以到暗空公園的鳶峰、昆陽停車場、武嶺或……變得很彈性,只是電力當然是無法供應整晚拍攝的需求,能拍多少算多少,只要天氣能配合就好。

找個好天氣先在頂樓測試過,確認後才上山。

2023.04.10 以如下器材測試了 Kstars/Ekos 的使用:

  • 相機:ZWO ASI533MC-Pro
  • 望遠鏡: Sharpstar 61EDPH II
  • 平場鏡或減焦鏡:0.82X 減焦鏡
  • 赤道儀:iOptron Cem25P
  • 對焦:ZWO EAF
  • 濾鏡:STC 寬帶光害濾鏡
  • 導星鏡:200mm F4
  • 導星 CCD :QHY5L-II-M
  • 腳架:艾頓原廠 1.5吋鋼管三腳架
  • 電子極軸鏡:PoleMaster 電子極軸鏡
  • 電源:市電
  • 控制電腦:Raspberry Pi 4B 2G
  • Wi-Fi 訊號延伸 Repeater : Netgear 3072 + 飛樂 Discover 15000 mAh 行動電源(Luke 的休閒筆記: 冬天寒風中天文攝影的遙控拍攝:無線延伸篇
  • 遙控:iPad Pro 12.9 吋 + VNC ; Mac mini 2018 + VNC

拍攝

  • 使用 PoleMaster 校正極軸還算順利, PHD2 Guide Assistant 的結果:


  • 重新對焦了 200mm F4 的導星鏡。
  • 放棄使用 PHD2( 除了使用它提供的 Guide Assistant), 改用 Kstars/Ekos 內建,Plate Solver 選用 ASTAP 確認沒有問題。
  • 這次的測試以 M104 為目標,自動對焦成功(忘了截圖對焦位置),也能順利 Plate Solve :

  • 1 : 1 下的星點竟然是甜甜圈:

  • 隨便以 Kstars 指向 IC 2822 ,然後重新手動對焦,每次以 60 Step 為單位,最後在 4540 得到最佳的 HFR ,並順利 Plate Solve :

  • 1 :1 可以看出星點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