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沒有素描基礎,當然也沒學過(學生時期的美術老師是學美術的嗎?現在想想實在存疑),會提起畫筆純脆是興趣,消磨時間。
早些時候畫過油畫(一期四週,每次約兩小時畫完一幅,記得共畫了三幅),那種顏料調和,大筆隨性揮塗的感覺,真是非常有療癒的效果,只是事後的清洗實在麻煩,松香水的味道實在嗆,這也為何之後想使用 iPad + Apple Pencil 來畫畫的緣由,可電子產品再怎麼逼真,還是沒有拿起畫筆的實感。
心血來潮看到書櫃裡有女兒小學時買的廣告顏料二十幾瓶都乾掉了,加了過期的甘油球及水,等了兩天才化開,算是廢物利用,也能拿來隨便畫畫。
再去文具行補了黑、白、黃,花了 75 元。原先的調色盤不好用,改使用閒置的壓克力滑鼠墊。
有三支筆刷,再加上一支小楷毛筆,就可以開始畫了……
找了一張 2016 年 4 月在台東森林公園琵琶湖拍的照片做為練習的目標(為了符合在儲藏室堆了二十幾年的畫框比例,頂部裁掉了一些)
畫了好幾天,才算初步完成,只能遠觀......
因為女兒當初買的畫筆是畫水彩用的,比較軟,無法隨心所欲畫想要的,也或許是對顏料的特性還沒掌握好,一筆無法畫好樹枝,不是太粗就是斷掉。
湖堤邊坡上的草地畫得也很差,一點質感都沒,為了改進,上蝦皮買了傘形筆刷,到貨後,練好草地的畫法再來修圖。隨便畫畫,草地的感覺就出來了,再多練幾次,應該就可以來修圖了,真是所謂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使用廣告顏料畫畫,除了能消磨時間,花費也不多(一瓶才 25元),也能像油畫一般使用厚塗法,事後的清洗也簡單,這會是繼續畫下來最主要的原因。
有了蝦皮買的多種筆刷,總算能夠修改了,雖然改的沒有很好,可是也花了不少時間,很有耐心的修改。底下修改了好幾遍的結果,畢竟調色還得多練習;人物的部分竟然因為修改太多遍顏料太厚不好上色,無法呈現側臉的感覺:
其實在開始想要畫畫前,看了不少 YouTube 教學影片,但他們用的都是壓克力顏料,結果上蝦皮一查,價格不便宜呢!大概是廣告顏料的三、四倍,後來發現雄獅牌的,只比廣告顏料貴一點,而女兒小學用的廣告顏料為了畫這幅也用得差不多了,接下來改用壓克力顏料,看看會不會比較好畫?
下一幅選的是一張 2016 七月西班牙遊時,在瓦侖西亞拍的一張自覺還不錯的風景:
拍攝數據如下:
附上一張早些時候 iPad Pro 12.9 吋 + Apple Pencil 使用 ArtRage(油畫模擬軟體,雖然還算擬真,但鈍挫感太重,畫過這一張後就丟到一旁了)
使用 iPad Pro 12.9 吋,原始照片開一個 Layer 當底稿,輪廓直接描上,畫起來超簡單,還能 UnDo,另一個好處是畫了後乾淨清爽,沒有事後的清理問題,或許以後還會回頭再來玩玩吧!(
M2 的 iPad Pro 或許夠力後就不會再有鈍挫感)
目前追求的是拿起畫筆的實感。
畫前的預備工作
因為沒有素描基礎,所以用點偷吃步,靠計算來彌補不足,構圖比例才不會差太多。
畫布:22.5X35 cm 比例 1:1.555555555555556
(畫布用的是文具店買的 8K 剪貼簿,四周貼上膠帶後剩下的尺寸)
原圖的尺寸 : 2832X4240 比例 1 : 1.497175141242938
裁剪後的尺寸: 2726X 4240 才能符合 1:1.555555555555556
決定幾塊不同底色的區域:
然後於貼在畫紙四周的膠帶上做上記號(
這裡的數據是左上角為原點,從左邊最底下的點做為啟始,順時針繞一圈,找出各點座標並換算成畫布的公分單位)
左 : 2604=21.5 2390=19.7 1330=11
上 : 802 =6.6 1240=10.2
右 : 1580 =13 2202=18.2 2658=22
下 : 1400=11.6 2300=19
不必畫到非常的 1 :1 細節,以預覽程式開啟,放大兩次所看到的細節來畫就可以了。
也可以 iPad Pro 橫擺,放大到寬為 22.5 cm 的細節就可以做為繪畫的依據
追加:其實那需要這麼麻煩!打開 Affinity Photo,開啟 Show Ruler,把單位改成公分就可以了(之前都用預覽程式開啟,沒有 Ruler才會那麼煩瑣):
開始畫
有了 8K 剪貼簿,開始練習畫畫......
畫完的心得:
學習的路程還很長:
- 調色最需要多練習
- 用筆,尤其是細節的上色總是不順,建築物的直線畫不直且不均勻,顏料會斷掉,大概也是要多練習的地方。
- 畫草與樹的手法還要在 YouTube 上多看多學並多練習。
(畫到一半時才想起有月全食,在興頭上也就拿個雙筒望遠,到頂樓抽根菸時看一下。其實現在的器材要錄下月食過程很簡單,C90 + Sony A7S + Atmos + Kenko 攝星儀 + 相機三腳架就可以了,但是得蹲一個半小時,這才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