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6日
假日好天氣,就是風大了點,帶上 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天工 TA-GA3 + Contax G 35mm F2, 口袋放著 Contax G 90mm F2.8 ,到公園溜狗順便測試對焦,相機 M 模式、對焦模式 AFC、AutoISO、慢速連拍(每秒 7 張),最大光圈拍攝,視場景調整快門,拍了一百多張,準焦約九成,挑了十幾張:
- Contax G 35mm F2 :EXIF 的記錄注意到會記成 28mm
- Contax G 90mm F2.8 :連拍對焦也沒有問題(如下四張影像拍攝順序是顛倒的,因為批次上傳後會變成相反)
- Contax G 90mm F2.8 :場景與上述相同,狗狗在影像中不大,裁剪後可以看出仍是準焦
- Contax G 35mm F2 :
2025年03月14日
一個驚喜的發現: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天工 TA-GA3 + Contax G 35mm F2 可以自動對焦,而且對焦速度還不錯,甚至錄影也能接受(內接麥克風對焦聲音很大,改使用外接麥克風還是會錄到,底下影片用了外接麥克風):
買過的轉接環可以說是不勝枚舉,除了轉給 SONY 、Nikon 用外,早期也買過轉給 Canon 550D 用的,天文拍攝用的轉接環也不少,這些轉接環在轉接後都只能手動對焦,而天工 TA-GA3 算是第一只轉接後能自動對焦的環,當初是給 SONY A7R2 用,給 SONY A7s 對焦速度實在不行,甚至比 Luke 的休閒筆記: 隨身機:Sony A7s+Viltrox 28mm f4.5 餅乾鏡頭 還慢,於是冰了好久……
在 Luke 的休閒筆記: TECHART TZE-01 小開箱 早已測過 TZE-01 + TA-GA3 完全不能用(都是天工出的,竟然不相容),反而是 ETZ21Pro + TA-GA3 可以實現 Contax G 轉接 Nikon Zf 自動對焦,像是又買了一個新的能夠自動對焦轉接環(相機直式手持):
- Contax G 35mm F2 對焦測試:
- Contax G 90mm F2.8 對焦測試:
關於拍攝的對焦與曝光(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天工 TA-GA3 + Contax G 90mm F2.8):
Megadap ETZ21Pro 在EXIF 記錄成「鏡頭組成」,而天工 TA-GA3 則在「鏡頭機型」記錄成 Sony LA-EA1 or Sigma MC-11 Adapter;「對焦模式」也顯示 AI 伺服自動對焦。
- 雖然在光圈 F11 下仍可以對焦,但是拍攝前把鏡頭轉到最大光圈速度會快很多(儘量不要在鏡頭最近對焦距離處拍攝,接環容易當掉;如果當掉,相機重開即可)。
- 對好焦點後,鏡頭再轉到想要的光圈,機身的光圈值不影響曝光(Auto ISO下),但可以調到與鏡頭光圈一致,方便記錄正確的光圈值在 EXIF。
- 如果不是 Auto ISO 拍攝,要如底片相機一樣的拍攝方式:
- M 模式
- 鏡頭最大光圈下對焦(也可以調在欲拍攝的光圈對焦,按下放大鈕,還能看清楚景深)
- 依觀景窗下方的曝光標尺,調整 ISO 及 快門轉盤直到想要的曝光值
- 機身的光圈值調到與鏡頭光圈一致,方便記錄正確的光圈值在 EXIF。(如果眼睛已經離開觀景窗,也可以看著快門按鈕下方的光圈視窗調整)
所以再重新整理一下能夠轉接到 Nikon Zf 的鏡頭:
鏡頭 轉接環 自動對焦 SONY FE 20mm F1.8G Megadap ETZ21Pro 是 Contax G 35mm F2 Megadap ETZ21Pro + 天工 TA-GA3 是 Contax G 90mm F2.8 Megadap ETZ21Pro + 天工 TA-GA3 是 Zeiss Batis 135mm F2.8 Megadap ETZ21Pro 是 Pentax FA* 85mm F1.4 KIPON PK-N/Z 否
- M 模式
- 鏡頭最大光圈下對焦(也可以調在欲拍攝的光圈對焦,按下放大鈕,還能看清楚景深)
- 依觀景窗下方的曝光標尺,調整 ISO 及 快門轉盤直到想要的曝光值
- 機身的光圈值調到與鏡頭光圈一致,方便記錄正確的光圈值在 EXIF。(如果眼睛已經離開觀景窗,也可以看著快門按鈕下方的光圈視窗調整)
2024年11月7日
前言
現在 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都入手了,而裝在 Nikon F100 的底片在拍了半卷後就沒進度,期間還曾對二手平台上的一台 Contax G2 心動過,最後不得不承認現實,很難再回到底片攝影了,但又想有最初學攝影的情懷,這才決定購入 Nikon Zf 。
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SONY FE 20mm F1.8 :
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Batis 135mm F2.8 :
- Nikon Zf 使用 Megadap ETZ21Pro 接上 SONY FE 20mm F1.8 操作起來就如原生鏡頭,而且還蠻搭的(已有 Techart TZE-01 只能接 Z6 ,Zf 不能用,Fireware 更新到最新版還是不能用,被放生了。)
- 接上 Batis 135mm F2.8 一樣順暢,可惜 Megadap 沒出 Contax G 轉 Z 的接環,不然就可以把手上的天工 TZG-01 換掉,天工的接環雖然最早出,但小問題不少,用起來也不夠順暢。
Nikon Zf 購入
早在 Nikon Zfc 時就在期待這台機器的出現,但出來後卻也未馬上下訂,倒是在 YouTube 看了不少評測及使用心得,最後才在放棄底片攝影後於 PCHOME 購入:
- PCHOME 有許多不同廠商賣同一台,但價格、贈品不同,同時平台給的優惠也會不同,經過一番研究後,選了這台:
- 價格 60800, 可以現折 800, 因此以 60060 六期零利率購入(用的是元大的 JCB ,只能六期,但元大的信用卡有 1.2% 的現金回饋,不用去搶登記什麼的,太麻煩,所以用元大卡最省心)。除了現折 800, PCHOME 還贈1500P幣,準備生效後用來買 Sandisk 的 MicroSD 128G 卡。
- 雖然在 PCHOME 也有低於六萬的 Nikon Zf ,但沒有多贈一顆 EN-EL15c 原電,價差還不夠買一顆電池。
Megadap ETZ21Pro
於天猫 迦百列 Megadap ETZ21Pro转接环二代Z6III ZF Z9 Z8 ZF Z50 ZFC Z6II Z7II E-Z适用索尼FE镜头转尼康自动对焦-tmall.com天猫 以 RMB 1250 購入(才沒幾天,又更便宜了,只要 1194 ),11/2 下午下訂,店家當天就出貨,選直郵海運,連跨境也免運,選了 RMB 18 元的尊榮服務(就不用管海關會上多少稅,都由物流處理),11/7 早上由黑貓送達,總共花了台幣六千有找。(若在台灣買大概都要八千以上)
轉接心得
原廠鏡頭及 F 鏡 + FTZ(一代) 轉接環當然是沒問題,這裡著重在手上現有會轉接到這台機身的鏡頭:
- SONY FE 20mm F1.8G
- Contax G 35mm F2
- Contax G 90mm F2.8
- Zeiss Batis 135mm F2.8
- Pentax FA* 85mm F1.4
自動對焦
雖有 Techart TZG-01 但接上 Contax G 鏡頭於 Zf 機身後很容易 AF 就當掉,操作實在不順,反而用徠納CONTAX G 鏡轉 NIKONZ 轉接環以手動對焦還更順手,因此轉接 Contax G 鏡頭就不再 AF 了。所以能 AF 的鏡頭只會用 Megadap ETZ21Pro + SONY FE 20mm F1.8G 或 Megadap ETZ21Pro + Zeiss Batis 135mm F2.8 ,操作及設定如原廠鏡頭,沒什麼心得需要記錄。倒是 Zf + Megadap ETZ21Pro + SONY FE 20mm F1.8G 上飛宇 A2000 三軸穩定器後,關掉電子減震及防抖,模式開 Auto 來錄影(不想傷腦筋),對焦順𣈱,底下是拍攝家裡狗狗簡單測試影片(太久沒用三軸,操作都生疏了):
手動對焦
主要有兩項設定要做才能很方便地手動對焦:
- 在 i 選單加入峰值對焦,當接上只能手動對焦的鏡頭時再開啟即可。
- 將 Fn 按鍵設為[變焦開啟/關閉],才能放大目前對焦點周圍區域的顯示。(這是要下載了手冊電子檔後,看了詳細說明才知道原來要選這個[變焦開啟/關閉]—-這個放大功能用這個名稱實在真糟,不看手冊真不知這就是放大的功能。)
相機設定
主要沿用 Z6 的設定,這樣操作上才會順手,但畢竟是不同的機器,功能上也不盡相同,而且 Zf 也取消了 MC-DC2 端口,這使得手上的副廠電子快門線及 Nikon GP-1 (可以附加拍攝時的 GPS 位置)無法使用,但這可以手機下載 SnapBridge app 來解決(手機及相藍芽都要開啟),這時更顯得小機身的 Motorola Razr 50 Ultra 真是方便。
(註:又發現了 Nikon DR-4 垂直觀景器不能接上 Zf,要如底片機般低角度拍攝是不可能了,當然, 翻轉螢幕還是能夠的。)
為了能夠保存點使用傳統底片相機的操作手感,但又不要太麻煩,看了不少 YouTuber 的心得介紹,大概就是把 Auto ISO 的 Max 設為 6400 :
- 平常的將 Auto ISO Off,使用 M 模式,以機身的 ISO 、快門轉盤及鏡頭的光圈環來控制攝影三要素。
- 要更快速的操作,就把 Auto ISO On ,視情況調整所需的光圈、快門,若 ISO 為 6400 時曝光仍不足,可以用 ISO 轉盤調大。
- 手機下載 SnapBridge app 後要先與相機藍芽配對後才能使用
- 出發測試時先開啟 SnapBridge 與相機連線後,就可以讓 SnapBridge 在背景執行,手機可以鎖定,相機也可以關閉(但要確定藍芽是 On)
- 出發,手機放在口袋裡,要拍照時,打開相機拍攝就能自動下載手機的 GPS 資料並寫入照片中
- 如果是去旅行,可以讓 SnapBridge 一直在背景執行,要拍攝時就能下載正確的 GPS 資料,而藍芽是低功率耗電,影響手機的續航應該不大吧?!
附註:
- 文章的第一張照片如果是用 Nikon F100 底片拍攝的話,沒有後製,會是底下這個樣子:
- 但使用 NIKON Z6 + Nikkor Z 24-70mm f/4 S 拍攝 Raw 影像,拍攝數據如上圖紅圈內,於 Affinity Photo 的 Develop 階段做了一點調整(主要是將影像調暗):
- 複製一個圖層:
- 對這個複製圖層做曲線調整,使影像變暗至看不到底下的黑紙拼貼痕跡:
- 右上角及一些壓不下來亮點用 Affinity Photo 的 Inpainting Brush 或 Clone Brush 去掉:
- 於這個圖層增加 Mask:
- 工具選畫筆,顏色選白色,Hardness 設為 0 ,最重要的技巧就是調整 Opacity(不透明度),沿著相機輪廓,由外而內逐漸增加不透明度,直到如第一張照片為止(這個操作需在Mask,不是複製圖層)。
- 拍攝到後製不用十五分鐘,一張暗調的影像就完成了(記錄這些步驟反而要花更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