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6
天氣持續不佳,這次的C/2022 E3 (ztf)觀測及拍攝就此結束,器材全收了。
2023.02.03
天氣不佳,把彗星耐心地重新後製,比較能夠接受了:
2023.02.02
2023.02.02
- 因為是 G 鏡,得先用一小段棉花棒把光圈桿頂住才能維持最大光圈
- 要讓 SIGMA 70-200mm F2.8 能夠上 AZ-GTI ,得需要這個配件:
- 但是無法使用 Celestron MAK C90 的尋星鏡(鳩尾座已改接到 Sharpstar 107 PH APO ),只好把閒置的 120mm 導星鏡 + 25mm PL 目鏡拿出來用(不裝也可以,SIGMA 70-200mm F2.8 的 70mm 端其實就可以當成尋星鏡用,也不用再對主鏡與尋星鏡的光軸)。鏡頭加上「GRUS-尼康鏡頭鏡頭接1.25英吋目鏡轉接環」+32mm PL 目鏡,由於接了天頂稜鏡,需要再加裝巴羅 2X 的前鏡片,所以焦距變成 140-400mm,光圈也夠大,似乎用來看彗星剛好:
2023.02.02
Celestron MAK C90 1250mm 的焦長太長,手上有的望遠鏡及相機鏡頭:
- 最適合的應該是 Pentax Takuma 300mm F4, 只是用來做為導星鏡,焦點已固定,重新調整很麻煩,就 Pass。
- Sharpstar 107 PH APO 焦距 671mm 及 Sharpstar 61EDPH II 因為都改接了 ZWO EAF 不能用。
- 剩下 Sigma 150-600mm 及 SIGMA 70-200mm F2.8 可用,這得配合 「GRUS-尼康鏡頭鏡頭接1.25英吋目鏡轉接環」才能使用(只是早些時候測試過,這個接環無法再接天頂稜鏡--光程不夠,但若加裝巴羅 2X 的前鏡片後就可以接天頂稜鏡):
2023.02.01
可惜了彗星離地球最近的日子,天公不是「很」作美,雲不少。晚上約九點時,北方雲層有些散了才把器材拿上頂樓。
為了能讓校正更精準,特別還把放了許久的「雙十字絲照明目鏡 12.5mm」拿出來,結果太久沒用,裡面的兩顆水銀電池竟然都漏液了,好在家裡有多餘的 PR48 1.4V 助聽器用小水銀電池。照明目鏡的電池座用 WD-40 清洗過後重新再生,只是無法調亮度了。
以天狼星及參宿七做雙星校正,也得等雲沒遮住時才好校正。好不容易等雲的間隙,才把雙星校正好,GoTo 到 C/2022 E3 (ztf),Celestron MAK C90 的尋星鏡為 8X21,大概口徑太小,看不是很清楚(或許也是天空中的雲氣太濃),而主鏡的視野又小(焦距 1250mm),也不確定彗星是否在視野內?(在市區的環境應該是只能看到一顆星點,彗尾大概是別想了)
十點多時看到類似如下圖黃色箭頭所指的四顆星,只是沒看到彗星。因為彗星會動,或許觀測久一點可以看出點名堂,只是老天爺不答應,雲又遮住,再堅持了約半小時,只好放棄:
找到兩星或三星校正時使用 SkySafari 6 Plus 不順手的原因,原來是 Tilt Device to Slew 要 OFF :
只是 SkySafari 6 Plus 對 AZ-GTI 只支援到一星校正,因此需要先在 SynScan Pro 下做完兩星或三星校正後再進入美美的 SkySafari 6 Plus,下次就改以 SkySafari 6 Plus Goto 到彗星。
2023.02.01
晚上彗星最近,如果天氣好要來肉眼觀測(七點天色暗了之後,彗星的高度已有三十多度),使用 1250mm 的 Celestron C90 Mak 馬卡鏡+32mm 目鏡及AZ-GTI星野赤道儀(經緯儀模式):(以 Stellarium 模擬的視野)
- 需事先把主鏡與尋星鏡的光軸平行對好,這樣再做完兩星或三星校正後才能準確地 GoTo 到目標彗星。
- 器材的初始設置如下圖(望遠鏡的指北與水平可用手機的指南針 app):
- 開啟 AZ-GTI 後,讓手機的 Wi-Fi 連接上,再打開 SynScan Pro(免費) 以經緯儀模式連接
- 資料庫有彗星資料(Wi-Fi 連接 AZ-GTI ,以行動數據把資料下載下來)
- SkySafari 6 Plus(要花錢) 也能直接連上 AZ-GTI (也是需要下載 SynScan Pro才能使用),可以參照這篇的說明:[### User Guide ###] How To Connect SkySafari 6 Plus + SkyWatcher AZ GTI GoTo Mount? (Answer: Read On, And Native Support Has Arrived!) – Simulation Curriculum Corp. ,重點如下圖:
- 只是測試之後,發覺 SynScan Pro 界面不美,但最實用,兩星或三星校正最方便(SkySafari 6 Plus 實在不順手)。當然,也可以在 SynScan Pro 下做完兩星或三星校正後再進入美美的 SkySafari 6 Plus Goto到目標。
2023.01.31
重新按照這支影片:Comet C/2022 Processing in PixInsight - OSC and Mono Tutorial - YouTube 裡的 PixelMath 公式做成的新影像,彗星本體比較明顯些:
2023.01.31
彗星的後製使用 PixInsight 是第一次(以前用 DSS),經過一番摸索及複雜的過程總算勉強得到一張過得去的影像(畢竟是在市區拍攝的):
註:後製過程實在複雜,還去下載了 StarXTerminator 才能完成(試用版可用 30天,反正大概只會用這一次而已),使用 Starnet 試過不行,才去下載的。有 FU 時再來把心得記錄下來,或許也就算了,反正以後也沒什麼機會拍彗星。
2023.01.30
2023.01.30
使用 QuickTime Player 的螢幕錄製功能,把 PixInsight 的 Blink 顯示的動畫擷取下來。(影片前面的部份光害較嚴重,後續或許再用 DBE去光害後再來做成動畫,或許效果會更佳 )
- 彗星移動的時間:約介於 2023.01.29 PM 11:00~2023.01.30 AM 01:30
- 是由 91 張,單張曝光 90 秒的影像組成。
- 拍攝於台中市的社區頂樓。
拍攝器材:
- 相機:ZWO ASI533MC-Pro
- 望遠鏡: Sharpstar 61EDPH II
- 減焦鏡:0.82X 減焦鏡
- 赤道儀:iOptron Cem25P
- 對焦:ZWO EAF
- 濾鏡:STC 寬帶光害濾鏡
- 導星鏡:200mm F4
- 導星 CCD :QHY5L-II-M
- 腳架:艾頓原廠 1.5吋鋼管三腳架
- 電子極軸鏡:PoleMaster 電子極軸鏡
- 電源:市電
- 控制筆電:Lenovo IdeaPad 120S 11吋(4G/64G USBX2)
2023.01.29
連續等了三個晚上,總算等到個沒有雲的天空。今晚是個很好的時間點(雖然 2/1 最接近地球,但月亮的影響,要很晚才適合拍),拍攝時(十一點過後)月亮已在西下過程且高度不會太高,凌晨一點半左右結束。其實可以更晚,彗星會更高,但熬不到那麼晚。
ZWO ASI533MC-Pro + Sharpstar 61EDPH II + STC 光害濾鏡,單張曝光 90 秒,還算順利,拍了 91 張。這次的導星不是很優,星點有點橢。先睹為快,下圖是拍完第 1 張的截圖:
全畫面的縮圖:
隨著一張張的拍攝,在 1:1 下檢視,可以看到 c/2022 e3 (ztf) 在星點間移動,或許可以先用 Blink 做個動畫來表現。
雖然曾經拍過彗星,但如何後製早已忘光,還得翻翻之前的筆記看有無記下來,所以後製處理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成。
2023.01.28 仍如昨晚,九點多天空還可以,晚一點又不行
2023.01.27 晚上九點多天空不錯,還在糾結今晚是否上頂樓拍攝(因為今晚特別冷,說最低溫會到 4 度),結果十點多上樓看一下,滿天雲,不用糾結了。
2023.01.26
差不多到了可以拍攝、觀測的時間點了:(01/27 凌晨升起的高度,約 20度)
由於 NINA 的 Sky Altas 沒有彗星的資料,所以需要使用 Framing 的方式,從 Stellarium 擷取座標(當然要先把Comet c/2022 e3 (ztf)加入),但彗星會動,無法事先用定位的赤經、赤緯來製訂拍攝計畫,只能要拍攝時 Plate Solve 定位後再來設定。
2023.01.08
5 萬年一瞥的長週期彗星要來了,預計 2/1 離地球最近 | TechNews 科技新報、2023彗星出現時間 | 彗星2023 | ztf彗星 | c/2022 e3彗星 | Star Walk 、Comet C/2022 E3 (ZTF) - Major & Minor Planetary Imaging - Cloudy Nights及相關新聞看了幾次後才激起了做個觀測及拍攝計畫。
習慣用 Stellarium 來規畫,但卻找不到呢?沒關係,依下列步驟即可將其加入:
- 如圖,按照 ①②③ 順序,然後按「設定」:
- 選「太陽系」,點選「以MPC 格式匯入軌道元素…」:
- 點選「線上搜尋」,輸入 「C/2022 E3」 才能查得到:
- 找到後打勾,然後「增加天體」:
- 現在可以找到 C/2022 E3 了:
由於 C/2022 E3 (ZTF) 最靠近地球的日子剛好月亮在上方又很亮(農曆十一),應該不適合拍攝,但肉眼觀測應該沒問題,而且晚上約七點就可以開始看了:
2/1 若天氣可以,預備在社區頂樓目視:
- Kenko 10X50W 雙筒望遠鏡
- Celestron C90 Mak 口徑 9 公分,焦距 1250mm + AZ-GTI星野赤道儀, 經緯儀模式,只是 SynScan Pro 手機 app 不曉得是否有 C/2022 E3 (ZTF) 的資料?
- Bosma 1900mm 口徑13公分 + iOptron Cem25P: iOptron 內附的星體資料庫不曉得是否內含?若無,能否外加?從未這樣用過,這些都需要進一步了解。若這樣就可以使用,就可以不用帶筆電,也不必接市電,只要一顆飛樂 Discover 15000 mAh 行動電源即可搞定。由於也有Wi-Fi 模組,也可以使用手機上的 SkySafari Plus 來遙控定位,SkySafari Plus 的資料庫應該會有 C/2022 E3 (ZTF) 。
- 除了使用雙筒望遠鏡,另外兩種器材在觀測前都得至少做好一星校正(兩星校正當然更佳)
之前或之後會先找個天氣好的晚上拍攝看看(大概整個二月份都可以,一月下旬也可以,只是要很晚才能看到),不裝光害濾鏡短時間曝光(可能 5 秒內)、寬帶光害濾鏡曝光時間拉長一點(可能 20 秒內)、窄帶光害濾鏡曝光時間拉長(大概單張一分鐘內)三種情形都試試看:
拍攝地點:台中市區社區頂樓
預備拍攝的器材:
- 相機:ZWO ASI533MC-Pro
- 望遠鏡: Sharpstar 61EDPH II
- 平場鏡或減焦鏡:0.82X 減焦鏡
- 赤道儀:iOptron Cem25P
- 對焦:ZWO EAF
- 濾鏡:STC 寬帶光害濾鏡 Optolong L-EXTREME 雙窄帶濾鏡
- 導星鏡:200mm F4
- 導星 CCD :QHY5L-II-M
- 腳架:艾頓原廠 1.5吋鋼管三腳架
- 電子極軸鏡:PoleMaster 電子極軸鏡
- 電源:市電
- 控制筆電:Lenovo IdeaPad 120S 11吋(4G/64G USBX2
以 Stellarium 模擬,拍到的大小如下圖:
初步的規劃,細節仍需進一步了解後修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可以留下意見,但 Luke 可能無法馬上回覆,尚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