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3日 星期日

完滿的清境拍星 (眉月星雲、M74、M31、M1、馬頭星雲)



馬頭星雲:由於使用自動化拍攝流程,雖然已事先調整過構圖,成像仍然不是想要的位置,要是有個 Rotator ,於拍攝時自動把馬頭轉到右邊中間就完美了。


眉月星雲(NGC6888)



M31 仙女座大星系:Sharpstar 107 PH APO(焦長 700mm)對於 M31 太長,無法全部納入,而其他目標(如 M1 、M74 、NGC6888)焦長又較短,主體則較小。



M1 蟹狀星雲:後製較複雜:之前也在社區頂樓使用窄帶光害濾鏡拍過,而這次在清境沒有使用光害濾鏡(單張曝光五分鐘),因為使用同樣的設備拍攝,所以嚐試把兩次的拍攝一起疊圖後製(疊圖時有些問題),再與各別的後製做個比較:
  • 兩晚的合成:

  • 清境民宿:

  • 社區頂樓:

M74 幻影星系:這是累積了兩晚的拍攝:2021.12.07在清境觀星園,相機以溫度 -20℃、單張曝光三分鐘,拍攝 53 張;本次在清境莫妮卡工坊民宿,相機以溫度 -15℃、單張曝光五分鐘,拍攝 23 張,總累積曝光四個半小時:


做個比較,一晚與兩晚的差別:
左為清境觀星園一晚的成果;右為加上清境莫妮卡工坊民宿的拍攝,累積兩晚的成果:

前言

本來預定2022.09.22上山,沒有去成,但已做了完備的事前規畫:Luke 的休閒筆記: 期待下次能完成的清境拍星 ,終於在 2022.10.20 上山完美達成。雖然晚了一個月,先前的規劃照樣使用也沒問題。

拍攝時間:2022.10.20~21

星系、星雲拍攝器材:

詳見:Luke 的休閒筆記: 期待下次能完成的清境拍星

行星觀測及拍攝器材:

詳見:Luke 的休閒筆記: 期待下次能完成的清境拍星

拍攝地點:清境莫妮卡工坊民宿

拍攝:

  • 10.20 下午三點抵達民宿,天空佈滿雲,四點開始組裝器材等天黑。
  • 五點半天暗了,但天上的雲未散,先去吃了全家買的微波食品當晚餐。
  • 逐漸地可以看到木星及土星,帶了口徑 13 公分焦長 1900 mm 馬卡鏡 20mm 32mm 目鏡及 2X 巴羅鏡,結果看到的情形與在市區頂樓差不多,同行的楊老師說只有再加大口徑增加解析力才有辦法看清楚土星光環的卡西尼縫,這個部分在不增加器材下只好放棄了,預定要拍攝的想法也跟著放棄。
  • 等到約七點左右,北邊的雲散到可以看見北極星,開始以電子極軸鏡校正極軸,有了這項利器,以前要搞一兩小時的步驟,現在兩三分鐘就搞定,而且更精準。
  • 然後就是一星校正及對焦,由於記錯了上次的對焦位置(23132 記成 13132 差了一萬 Step),花了半個多小時才對好焦(兩次自動對焦失敗,只得慢慢微調手動對焦在 23344 才算滿意)。

  • 再花了十幾分鐘做了 PHD2 的 Calibration 及 Guiding Assistant,才能讓導星精準,所以能單張曝光 5 分鐘也不會有問題,星點仍是細小:



  • 這次的拍攝由於民宿網路出了點問題,因此無法遙控(好在當晚不冷),通常除了極軸校正需要在現場外,一星校正及對焦及之後的步驟本來都是可以在室內遙控完成,當晚都只能在現場操控筆電。
  • 好在事前的準備也夠充份,五個目標的拍攝事先已設定好自動拍攝的流程(詳見:Luke 的休閒筆記: 期待下次能完成的清境拍星),約八點啟動後就可以回到室內跟同行的楊老師泡茶、喝酒聊天。

實際拍攝目標及時間

  • PM 8:02 ~ PM 9:06 眉月星雲(NGC6888)拍攝 12 張
  • PM 9:08 ~ PM 11:15 M74 幻影星系 : 拍攝 24 張
  • PM 11:18 ~ AM 12:22 M31 仙女座大星系: 拍攝 12 張
  • AM 12:25 ~ AM 2:33 M1 蟹狀星雲: 拍攝 24 張
  • AM 2:35 ~ AM 4:28 馬頭星雲 : 拍攝 21 張

  • 約十一點,調好早上四點的閙鐘就去睡了(以往有遙控的情形還會監看,這次就不管了)。

  • 四點起床,梳洗一下,帶著 iPad Pro 到現場拍攝 30 張亮平場及 50 張暗平場,然後收拾器材,五點收好,再回去睡個回籠覺,八點多起來早餐,之後玩個空拍機,十一點多才回台中。

影片只是初步的後製:

  • 影像會抖動,是因為以 Dither 手法拍攝的關係,是為了降噪及 Drizzle 必須的拍攝方式。
  • 由於眉月星雲是最開始拍的,水氣還未完全散掉,影像較差。
  • 有些影像拍到飛機的軌跡(或是人造衛星),拍 M74 時有幾張似乎有薄雲飄過。(或許還可以與 Luke 的休閒筆記: 清境觀星園:M33及M74 一起疊圖後製
  • 整體看起來,民宿這裡光害還是不小,但光害可以在以 PixInsight 後製時以 DynamicBackgroundExtraction 去除。

後製心得

先說結論:以 PixInsight 後製的精華就在於 Mask 的製作。

以往 SubframeSelector 都是由權重公式計算來選擇 StarAlignment 的參照影像,偶而會出現誤判的情形,這次因為 PixInsight 多了 PSF Signal Weight ,參照影像的選擇就把這個參數考慮進來:







整個後製的過程與前面寫過的步驟大同小異,唯一的差別是過程中對於 Mask 的製作有了更精準的製作方法:

  • 使用 EZDecon 時,產生 StarMask 常常會遮蓋不足,導致出現如下星點有明顯光暈的情形,這在後續的處理時會進一步強化變得更明顯(以往後製的影像幾乎都有這樣狀況出現):
  • 需要進一步透過 Dilate、Boost、Convolve 改良:
  • 然後配合 Decon Iterations 及 PixelMath Iterations 的調整來得到最佳的結果:
  • EZDecon 做完後,在線性下接著處理 PhotometricColorCalibration、SCNR ,然後ScreenTransferFunction + HistogramTransformation 把影像非線性,之後才來 EZDenoise 可以得到較佳的降噪結果。
  • 於 EZDecon 過程中產生的 StarMaskBackGround Mask 不要刪掉; EZDenoise 過程中產生的 TVGSupport Mask 也留下來,然後以 PixelMath 依下圖公式( TVGSupport Mask - StarMask - BackGround Mask):
  • 就可以製作一個更好的只包含星雲的 Mask :
  • 有了這個 Mask 就可以很方便地只針對星雲做一些調整,例如 LocalHistogramEqualization、CurvesTrans 調整飽和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可以留下意見,但 Luke 可能無法馬上回覆,尚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