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星雲
馬頭星雲
拍攝時間:2021.01.02
拍攝器材:
- 相機:ZWO ASI533MC-Pro
- 望遠鏡: Sharpstar 61EDPH II
- 平場鏡或減焦鏡:0.82X 減焦鏡
- 赤道儀:iOptron Cem25P
- 對焦:ZWO EAF
- 濾鏡: Optolong L-EXTREME 雙窄帶濾鏡
- 導星鏡:120mm
- 導星 CCD :QHY5L-II-M
- 腳架:艾頓原廠 1.5吋鋼管三腳架
- 電子極軸鏡:PoleMaster 電子極軸鏡
- 電源:市電
- 控制筆電:Lenovo IdeaPad 120S 11吋(4G/64G USBX2)
拍攝地點:台中市區社區頂樓
當晚天氣還可以,晚上六點多就上樓拍攝,把 QHY5L-II-M 換上,竟然可以不用重新對焦就能導星。
120mm 的導星鏡似乎不夠精密,或許換上 200mm 可以更佳。等使用 PENTAX Takumar 300MM f4 + QHY5L-II-M 時,若能 10分鐘的曝光沒問題,即可證明焦長要長,才能更精準,這樣就可以換上 200mm 的導星鏡,到時再來處理平衡的問題。
120mm 的導星鏡或許就用來拍銀河導星用,或者只給 Kenko Sky Memo S 用了。
- 自動對焦順利又快,這次的對焦位置在 5150
- PHD2 Calibration 還可以
- Guide Assistant 量測後的結果,由於皮帶鬆緊度已調整過,Backlash 有點接近理想狀況,只是使用 [[Sharpstar 107 PH APO]] 拍攝 M78 時,可能由於重量增加了,Backlash 圖就沒那麼好看了。
- 有點自欺欺人地把 PHD2 導星曲線的 y 軸調成 16” ,這樣就好看多了,但實際上從 Target 也看出,幾乎都落在 2” 範圍內,精準度算是夠了。
- 拍攝馬頭星雲時 1:1 下的星點在十分鐘的曝光下真是不錯
- 拍攝玫瑰星雲時 1:1 下的星點在十分鐘的曝光下也是不錯
- 在開始時先拍了一張 Flame Nebula ,發覺它的所在光害嚴重,因此改拍馬頭星雲,設定拍攝 18 張曝光 600 秒,約在 22:48 結束,屆時改拍玫瑰星雲,會在 23:40 過子午線,凌晨 12 點才會子午線翻轉,到時拿手機來錄影。
- 結果-時間到了沒有翻轉,而是繼續拍,這才發覺忘了 ON,事後再 ON 也無效,所以等再拍完一張才中斷,繼續拍攝計畫後,赤道儀翻轉了,然後重新 Plate Solve ,繼續第 12 張的拍攝。或許是翻轉後,整個導星的狀況改變了,第 12 張星點拖線嚴重,第 13 張稍為改善,第 14 張稍為可以接受,似乎導星越來越穩了。如果一直不行的話,只能提早結束。原本設定拍 18 張,最後在拍完 15 張後提早結束,改拍玫瑰星雲。
- 晚上十點多拍開始拍攝玫瑰星雲,除了都市的光害外,月亮這時也升到較高的位置,所以也多了月亮的光害,但用了雙窄帶光害濾鏡應該是沒問題的。
- 共拍了 24 張,在第 13 14 是子午線翻轉後拍攝的,導星還不夠穩,星點拖線嚴重,所以去掉,剩下 22 張(累積曝光近四小時)來疊圖。
想說這次的調整如果無法曝光十分鐘,大概就需要把 iOptron Cem25P 送回原廠換皮帶了,這次實拍的結果,似乎還能再撐一陣子。下次換上 Sharpstar 107 PH APO+ PENTAX Takumar 300MM f4+ QHY5L-II-M,以 M78 為目標,看是不是也能曝光十分鐘,星點不呈橢圓,如果可以,才是可以再撐一陣子,不然就是這次還可以,是因為焦長較短的關係,那還得回原廠換皮帶了。
馬頭星雲後製
- 第一張的權重竟然最高(開始有點懷疑這個權重公式了),但星點明顯拖線,偵測到星數也特別少,因此即使權重最高,還是決定去除。
第 13 張權重雖然最低,看不出是何原因,但星點也還可以,偵測到星數也很多,因此保留下來。
ImageIntegration 後,果然較長的單張曝光時間(十分鐘)及累積較多的曝光時間(14張累積後為近兩個半小時)還沒後製就已經非常棒,比之前在山上拍的還好。因為使用了雙窄帶光害濾鏡,在晚上近八點開始拍攝到十點多結束,這段期間是光害很嚴重的時段,照樣得到不錯的成品。
- 色彩校色是個很傷腦筋的事,早些時候只懂得 PhotometricColorCalibration 時,直接做下去就對了,現在多了個雙窄帶濾鏡色彩調整方法(Luke 的休閒筆記: 雙窄帶濾鏡拍攝的巫師星雲(NGC 7380)後製)就很難抉擇了:
- 左為未做色彩調整;右為 PCC
- 左為universal_combinations;右為 Dynamic_combinations
- 左為未做色彩調整;右為 PCC
- 最後決定乾脆就 PCC 及 UC 一起後製
玫瑰星雲後製
- 未後製,細節比山上拍的還豐富,那是因為累積曝光夠長(附圖為螢幕截圖)。
- 左為未做色彩調整;右為 PCC
- 左為universal_combinations;右為 Dynamic_combinations
- 看到星雲中央變得很白,嚐試調整分離出來的 G 與 B 合成為 Oiii 的比例:
- UC:0.75G+0.25B;UC2:0.45G+0.55B;UC3:0.25G+0.75B
- 決定 PCC 及 UC 一起後製
色彩校正後的處理流程都是按照這篇文章的步驟:Luke 的休閒筆記: 雙窄帶濾鏡拍攝的巫師星雲(NGC 7380)後製
附錄:
- 最早時先試拍了一張 IC 405 火焰星,單張曝光 600 秒,簡單後製還能看得過去。
- 加註名稱
- Stellarium 的模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可以留下意見,但 Luke 可能無法馬上回覆,尚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