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承認自己是太懶了,前面說 M16 的重新後製是最後一個,那是因為這些星雲、星系當初後製時還保留了疊圖、Drizzle、Crop、DBE、PCC、SCNR 後的影像,而 M31 只保留了最終後製的影像,要重新處理就得從疊圖重頭開始。
「新玩具」還沒入手,加上一直也沒有新拍的影像,閒著也閒著,再重新疊圖後製了 M31 仙女座大星系,這是後製那麼多次最滿意的。可以看到旋臂清楚多了。
2018.12.04 在清境莫妮卡民宿拍的, ISO 640 曝光三分鐘,總共 10張,有 Dither。
整個後製的過程與M16(老鷹星雲):重新以 EZ Processing Suite for Pixinsight 後製差不多一樣「搞工」。
由於 M31 的核心太亮,當時也拍了單張曝光 30秒的影像二十多張,但這次沒有用上(懶得重新疊圖也是原因),因為利用了EZ Decon 製作一個背景 Mask給 LocalHistogramEqualization 用,就是因為這個步驟讓旋臂清楚多了,也不會讓核心爆掉,成為目前為止最滿意的一張:
另外還發現到在做 EZ Denoise 時會製作出三個 Mask ,其中一個當成增加色彩飽和度的 Mask非常好用(使用時是用來增加星系的飽和度,但還需Invert Mask 用來降低背景的飽和度)
自從開始使用 Pixinsight 後製拍攝的影像,深深體會到一個影像的好壞完全取決於 Mask 的是否製作得當,往常需要絞盡腦汁,花了不少時間才搞出來的 Mask 完全不敵 Starnet++ 加上 EZ Processing Suite 來得好,現在有了這項利器,後製真是輕鬆愉快,若再費點心思加點變化,成果更優。要說缺點就是使用 Starnet++ 時有點慢(至少能用,還能忍受),在 Mac 下雖然有 AMD RX580 eGPU ,完全無用武之地,這時真要羨慕使用 Windows + Nvidia GPU 的人,才能真正發揮。
*******************************
M33 三角座星系後製,這是 2019.11.27 一樣在在清境莫妮卡民宿拍的,Nikon D610+SIGMA 150-600mm F5-6.3 C版(@600mm F6.3) 單張 ISO 640 曝光時間 5分鐘,拍攝 5 張,由於受到雲的影響,其實只有一張可用,訊噪比很差,想說打鐵趁熱,利用「搞工」的方式看能不能得到好一點的成品,結果是若縮成這樣的小圖還稍為能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可以留下意見,但 Luke 可能無法馬上回覆,尚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