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NAS 裡找影片的過程中,卻發現了 2019年3月11日~12日在清境民宿以輕裝備的攝星儀及 Nikon AFS 17-35mm F2.8 + Sony A7R2 + 電子快門線拍攝的銀河影像,就先用來暖暖身。
分為兩組:
- 攝星儀同步追踪曝光 73秒 ISO 2500 F2.8 @17mm(單張後製,地景還算可以) :
- 拍縮時的 104 張影像,曝光 25秒 ISO 2500 F2.8 @17mm(因為要疊圖,地景只好犧牲。未用赤道儀追踪的,所以不會用到Kenko 攝星儀,架在一般三腳架即可):
*********************
第一組單張的後製,不必疊圖,直接先上 DynamicBackgroundExtraction :
預設的取樣點 24個
自行再增加至 48 個,Tolerance 來到 1.5
顯然自行再增加取樣點能夠得到較佳的結果(左):
由於包含地景,沒辦法 PhotometricColorCalibration,只好一步一步來,先 BackgroundNeutralization:
ColorCalibration :
White Reference 選整個影像,特別要注意的是要勾選 Regionof Interest 並選 Preview02 才能得到正確的色彩校正(針對天空部分,地景就不管了)
自動產生 PSF影像後,便可以進行 Deconvolution:
前
後
ATrousWaveletTransform(Linear 下的初步降噪):
ScreenTransferFunction+HistogramTransfermation:
製作給 TGVDenoise 用的 Mask
TGVDenoise:
前
後
準備要進行 LocalHistogramEqualization(加強對比,降噪後的必要步驟),先製作一個地景 Mask ,只針對天空 LHE,於是以 Game Script 來做,結果點擊 OK 後,PI 就當掉了,前面製作的 Mask 及 TGVDenoise 都未存檔:
只好重來,改成以 PS 繪製好地景 Mask,存成 Tif 再以 PI 開啟:
LocalHistogramEqualization:
前
後
製作針對星點拉高其飽和度的 Mask:
以 CurvesTransformation 拉高星點的飽和度:
以 CurvesTransformation 增加對比(不需 Mask):
前
後
最後再 ICCProfile Transformation 就可以出圖了(本文第一張圖)。
*********************
第二組的後製只是想看看包含地景的影像是否能在 PI 疊圖?顯然是可以的,而且當初拍攝這組影像是縮時用的,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每張銀河的影像位置都偏移了,沒想到最後還是能夠成功疊圖!!!
其實是先後製這組影像的,但一起頭就碰到問題。當初拍攝後以 Sequator 來處理,因為無法吃 A7R2 的 RAW 檔,只好先轉成 DNG,原始 Raw 檔就刪掉了:
在 Finder 下顯示 7952 x 5304 ,想說要用來疊圖,所以再拍了 100 張的 Bias 影像,製成 Superbias 後,要 ImageCalibration 就出現錯誤訊息而失敗:
經過仔細地觀察,才看出苗頭,原來 Raw 轉成 Dng 後,影像的大小略有變化:
原始 RAW 檔的大小:7968x 5320
DNG 影像的大小:8000 x 5320
因為已沒有原始 Raw 檔,只好把 100 張新拍的 Bias 轉成 DNG 再依此製成 Superbias :
然後就順利 ImageCalibration :
CosmeticCorrection :
Debayer :
一百多張影像,當然需要 SubframeSelector 的幫忙,但需要知道 A7R2 + Nikon AFS 17-35mmF2.8 @17mm 的 Subframe Scale ,於是上傳影像到 Astrometry.net 解析,可能因含地景,失敗了:
截取影像中不含地景的一小部分並縮圖重新上傳Astrometry.net解析,得到 119 的 Subframe Scale :
重新執行 SubframeSelector ,還是不行, Subframe Scale 不能超過 100:
只好將 Subframe Scale 設成 100,順利執行:
刪掉 5 張分數較差的:
StarAlignment :
LocalNormalization 執行中:
因為百多張影像的 LocalNormalization 會很久,把前述未縮圖的影像再次上傳 Astrometry.net解析,竟然得到 52.6 的 Subframe Scale:
只好中斷 LocalNormalization,重新再執行一次 SubframeSelector (File Cache不能勾選,不然會沿用上次結果)
重新以 52.6 的 Subframe Scale 執行的結果,也與前次 119 的排序相同,但這次刪掉 6 張:
想先看看 ImageIntegration 疊圖後的結果到底如何,所以先略過 LocalNormalization 。疊完後好像還可以,但要 Crop 才能繼續下去:
DynamicBackgroundExtraction:
PhotometricColorCalibration 可能含地景,結果失敗:
只好一步一步來,先做 BackgroundNeutralization,再做 ColorCalibration:
前
後
自動產生 PSF 影像:
製作給 Deconvolution 用不含地景的 Mask:
Deconvolution :
前
後
ScreenTransferFunction+HistogramTransfermation
LocalHistogramEqualization
前
後
MultiscaleMedianTransform(進一步強化細節):
前
後
最後 ICCProfile Transformation 就可以出圖了(本文第二張圖)。
感謝 Luke 兄的這篇文章。我用 PI 試作銀河疊圖和後製,結果不盡理想。經過 color calibration 後,其顏色和從 Affinity Photo 上看到的差異頗大。這篇文章應可幫上大忙。感謝!
回覆刪除實在不好意思,因為之前廣告留言太多,所以開啟了審核功能,而我又忘了去看,以至於一直沒看到大家的留言,實在抱歉!
回覆刪除的確,在用過 PI 後,大概就不曾再開啟過 Affinity Photo 了。
Luke 兄,你好。
回覆刪除請問,文中提到:”自動產生 PSF影像“。其操作的步驟為何?
我有查考另一篇文:”天文攝影後製影像的重裝武器:PixInsight(心得與記錄)“,可惜不甚了解。
寫那篇文章時還不會,在這篇文章有提到如何做:https://lukes-leisure-note.blogspot.com/2020/06/m27.html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