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 星期四

Raspberry Pi 4 變身 Android TV Box

前言

Luke 的休閒筆記: 目標:在昆陽停車場使用 Raspberry Pi 4 以 Kstar/ECOS 完成一次完整的拍攝流程 文內提到準備把 Raspberry Pi 4 取代 Mac mini 2011 當成背景音樂播放器,結果搞了許多天一直弄不出來,綜合安裝失敗的過程與 ChapGPT 給的結論:

為什麼 Mac mini 可以正常播放?

  1. 系統預裝: Linux Mint 的軟件倉庫可能已經包含完整的 MPV 和 yt-dlp,無需手動安裝。
  2. 網絡環境: Mac mini 可能使用不同的 DNS 配置或網絡環境,能正常訪問 YouTube。
  3. 系統架構: x86 架構的 Linux Mint 在性能和兼容性上優於 ARM 架構的 Raspberry Pi OS。

替代方案比較

方案支持 YouTube支持 MPRIS界面友好性性能表現特殊功能
CelluloidMPV 核心,簡潔易用
VLC強大的格式支持
Kodi插件支持廣泛
Mopidy無界面適合音樂播放,輕量級

也全部試過,一樣都不行!!!

還試了 LibreELEC 或 OSMC 包括 Volumio,與 Kodi 碰到的情形一樣,最後只全好放棄把Raspberry Pi 4 當成背景音樂播放器的念頭。

後來突然想起家裡的一台 Google TV Box 一直是老婆獨享,偶而想追個劇,有點麻煩,念頭一轉,或許能把 Raspberry Pi 4 改成 Android TV ,這才在 ChatGPT 幫忙下達成這個目標。

  • Raspberry Pi 社區針對 ARM 架構進行了廣泛的 Android 優化,像 LineageOS 或 KonstaKANG 的 Android TV 版本,在性能和穩定性方面表現不錯。
  • Raspberry Pi 更接近原生 Android TV 的硬體配置。
  • 耗電低
  • Raspberry Pi 4 不支持原生的 WoL 功能

安裝過程

選擇 Android 12 TV

  1. 穩定性: Android 12 TV 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版本,經過多次測試和使用。如果現有功能和穩定性已經達到需求,則升級到 Android 14 可能不值得冒險。

  2. 資源佔用: Android 14 的一些新功能可能會需要更多的系統資源。如果你的 Raspberry Pi 4 RAM 只有 2GB,升級後可能會變得卡頓。

  3. 應用兼容性: Android 12 TV 提供大多數應用的良好兼容性,尤其是與 KDE Connect、流媒體、YouTube、直播應用相關的功能。

  4. DIY 和升級時間成本: 如果只是想要穩定地看影片、使用遙控 App,選擇現有的 Android 12 TV 可以節省升級時間,並避免不必要的系統兼容性問題。

Raspberry Pi 4 用來天文攝影用,RAM 2 GB 就夠用了,現在要 Android TV Box 所以安裝LineageOS 19 Android TV (Android 12L) for Raspberry Pi 4本來要LineageOS 17.1 Android TV (Android 10) for Raspberry Pi 4 ,但是不給裝,說此版本太舊),按照網頁 FAQ 說明下載:Release MindTheGapps-12.1.0-arm64-ATV-20230321_143953 · MindTheGapps/12.1.0-arm64-ATV · GitHub (Google TV的界面,含 Play 商店,登入帳號後就可以安裝 Play 商店的 app)並安裝,但是 RAM 2 GB 有點少,播放影片不夠力,只好重新安裝 LineageOS 19 Android TV (Android 12L) for Raspberry Pi 4 但不安裝 MindTheGapps,想來想去就直接安裝晴天 app ,再申請試看三天來測試及調校,看看三天試看期內能否調校成功。

開始安裝

這裡有一篇文章 : 樹莓派5安裝Android TV 14,打造開源電視盒 · Ivon的部落格 是安裝完成後要找藍芽遙控器 app 時找到的,安裝的過程大部分的人應該看這篇就夠了,而這篇:樹莓派5如何刷入LineageOS (Android),安裝Google Play商店 · Ivon的部落格與底下要說明的大同小異,但自己是在 Mac 下安裝,加上安裝的版本較舊,所以需要記錄下來。文章裡建議的藍芽遙控器 app(Bluetooth Remote - Google Play 應用程式) 實在不錯。

  • 鍵盤、滑鼠(初始設置時需要)
  • 下載及安裝LineageOS 19 Android TV (Android 12L) for Raspberry Pi 4
  • 系統-》Raspberry Pi settings 的一些設定:
    • 聲音輸出是經由 HDMI 到老舊的 42 吋 Vizio 電視:

    • 雖然是老舊的 42 吋 Vizio 電視,但支援 srs 運算技術可以 120hz,所以選 1920x1080@60 :

    • 規格為 Quad core Cortex-A72 (ARM v8) 64-bit SoC @ 1.8GHz 給它超頻下去:

    • CPU 選性能模式:

    • 啟用 SSH 及 VNC:

    • Hardware video decoding and encoding:

  • 晴天 app 的設定:
    • 進入設置:

    • 選「解碼」:

    • 選「軟解」,「硬解」影像會 Lag 很嚴重甚至停住,只有聲音正常,完全不能看; 「系統」比「硬解」好多了,但是會有影音不同步的情形,選「軟解」影音不同步的情形才能達到可以接受的程度,用 Wi-Fi 連線仍有些頓頓的感覺,接有線網路後,看片流𣈱度大概就能另一台老婆獨享的 Google TV Box一樣(但它是 Wi-Fi)。

  • 開啟「開發人員選項」
    • 關於:

    • 移到版本號,然後按 enter 多次(大概七次吧

    • 選單多了「開發人員選項」:

  • 進入 Recovery 模式(TWRP)需要接上鍵盤、滑鼠、螢幕,因為無法遠端遙控。
    • 啟用 Advanced reboot:

    • 重新啟動:

    • 選 Recovery 模式:

  • 因為後續的步驟喜歡在 Mac 下操作,所要先啟用 SSH 及 VNC(截圖就是利用 VNC 連上後得到的
  • 用的是 32GB 的 Micro SD 卡,同樣依照 LineageOS 19 Android TV (Android 12L) for Raspberry Pi 4 FAQ 的說明下載 resize 進入 TWRP 來安裝(自己是利用 adb push /Users/luke/Desktop/lineage-19.1-rpi-resize.zip /storage/emulated/0/ 傳入,當然也可以放入隨身碟的方式,更簡單
    • 進入 Recovery 模式(TWRP)的畫面,選 Install:

    • 找到 lineage-19.1-rpi-resize.zip ,點選 Install Image 來安裝(若放在隨身碟,可點選 Select Storage

    • 三箭頭向右拉就可以安裝了:

    • 安裝完後需要 Wipe Dalvik :

    • 然後再 Reboot System :

  • 安裝晴天 app :
    • 開啟檔案 app :

    • 點選傳入的晴天 app:

    • 點選「繼續」即可:

都弄好後,操作需要用鍵盤操作,嚐試在手機安裝 RealVNC ,實在太難用了,沒有遙控器真不行,想到有一些 Arduino 的紅外模組,試試 DIY 遙控器,看能否在三天試看期間弄出來:

從儲藏室翻箱倒櫃找出來,圖中其他只是備用,希望不需要用到焊槍(用麵包板)或寫程式。

拍完上面的照片,突然想到 Raspberry Pi 4 有 Bluetooth 5.0, 是不是用手機安裝個 app,藍芽連接,不就很容易搞定。Google 後如前述文章:樹莓派5安裝Android TV 14,打造開源電視盒 · Ivon的部落格 提到的 Bluetooth Remote - Google Play 應用程式 下載安裝就搞定了,翻箱倒櫃找出來的 Arduino 紅外模組再度回到儲藏室。

左邊 Mac mini 2011 聽音樂專用,右邊 Raspberry Pi 4 變身的 Android TV Box ,因為超頻,所以得加個風扇散熱:


結論

原本有線網路連接的 Mac mini 2011 改接到 Raspberry Pi 4, 雖然 Wi-Fi 連接播放音樂沒有問題,但是網路喚醒(Wake-on-LAN)的功能就沒有了,有點不方便。再者 Raspberry Pi 4 超頻使用,萬一壞了,可能連到昆陽停車場天文攝影都不能了(因為 Lenovo IdeaPad 控制筆電沒有 ethernet ,無法網路線直連,要拍攝得在低溫下完成全部過程,只有用 Raspberry Pi 4 + Windows 筆電可以,才能在車內開暖器遙控拍攝),再加上這樣的方式看劇雖可接受,但還是有些頓頓的,綜合下來,三天試看期結束,還是讓 Raspberry Pi 4 回歸天文攝影,或許未來若會入手 Raspberry Pi 5 再來考慮,把整個過程記錄下來,搞不好以後還會用得上。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Nikon Zf+徠納 CONTAX G-Z 轉接環(台中都會公園)

為了輕便加上帶了狗狗,所以只帶 Nikon Zf+徠納 G-Z 轉接環及兩顆CONTAX G 鏡(35mm F2 、90mm F2.8),一顆上機身,一顆放口袋。

本來想完全模擬底片機的拍攝,ISO 固定在 100,手動調光圈、快門及對焦,用觀景器來構圖,但是低角度的拍攝還是不得不把螢幕翻轉過來,同時在下午三四點的陽光下也需要將亮度調到 +5 才能看清。

由於已在 i 選單加入峰值對焦,手動對焦前先開啟可以快速對到想要的對焦點,然後再按 Fn 按鍵放大要對焦的區域做精細對焦(已先將 Fn 按鍵設為[變焦開啟/關閉],才能放大目前對焦點周圍區域的顯示)。簡而言之,峰值對焦用來粗對焦,Fn 按鍵放大做精細對焦。

關於同步手機的 GPS 資料,今天出現失誤,沒有抓到,只好後續以 SetEXIFData 這個 App 手動加上。至於會出現失誤的原因是之前去台東時,相機曾與老婆的 iPhone 15 Plus 連線過,因此當再次開啟相機的藍芽時預設就與 iPhone 15 Plus 連線,沒注意到這點,所以手機(Motorola Razr 50 Ultra)的SnapBridge 雖然也開啟了,但沒有與相機連線,因此抓不到 GPS 資料。

沒有帶腳架手持拍攝多張做 HDR(這是因為之前在大坡池手持拍攝過,後製的效果還能接受),底下這三張都是拍攝多張,ISO、光圈固定,只調整快門 (拍攝多張包圍曝光做 HDR 是因為入冬的午後陽光仍強,單張 RAW 影像的寬容度無法容納亮暗部,而後製雖用 Tone Mapping 也儘量把參數調到接近肉眼看到的情形):




底下這六張則是單張 RAW 後製,但經 Tone Mapping 調整過:






最後的兩張,一張順光,一張逆光。

上述所有照片均使用 Affinity Photo 調整過水平及裁剪(NEF 也都先轉成 DNG 檔,AP 1.8 無法讀取 Zf 的 NEF 檔)。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帶著毛孩台東鹿野行(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前言

毛孩是在台南的浪浪別哭領養的「貝多」,現在約兩歲半。其實早在三月份就著手規劃五月時帶著貝多環島旅行:

旅館(均為竉物友善)都訂好且付款,結果在 2024.04.03 花蓮發生大地震,蘇花公路中斷,太魯閣也不能去了,只好將所有旅館退訂;之後又颱風頻仍,直到這次的鹿野總算成行(差點又要被颱風攪局,而四天三夜不太過癮,還想再多延一天,卻聽到又有颱風要來,只好按原定計畫回台中

11/11~11/14 去台東鹿野,住這間民宿(FORD Focus Active 的 ACC 讓我開這麼遠的距離不會太累):

  • 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SONY FE 20mm F1.8 (拍了兩張 Affinity Photo 後製):

  • 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Batis 135mm F2.8 :



  • 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Batis 135mm F2.8 (拍攝手法是用低角度,後製就是把車牌號模糊掉 XD):

    註:
  • 老闆不接散客,我們是他早先在知本開民宿的老客人,可以算是朋友才接待的。
五色鳥包棟民宿:
臉書:https://rink.cc/ctde5
LINE:https://rink.cc/ll2iq
官網1:https://colorful-avian-villa.com/
  • 早前三月的環島旅行規劃並未將五色鳥包棟民宿納進來,是因為不想破壞老闆的包棟經營,至於這次的鹿野行是受到民宿老闆的邀約才規劃平日時入住。

攜帶的器材

原廠鏡頭及 + FTZ(一代)一顆都沒帶,只帶了如下的幾顆需要轉接的鏡頭:

  • SONY FE 20mm F1.8G
  • Contax G 35mm F2
  • Zeiss Batis 135mm F2.8
  • Pentax FA* 85mm F1.4
  • 飛宇 A2000 三軸穩定器(一直放在行李箱中,帶心酸的

四天三夜的行程,結果只有用到如下兩顆鏡頭(要開車,又帶毛小孩,手動對焦就不用想了,錄影的部分全部靠這顆 SONY FE 20mm F1.8):

  • 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SONY FE 20mm F1.8
  • 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Batis 135mm F2.8

行程

2024-11-11

  • 早上八點半台中出發走國一
  • 仁德服務區休息,人與毛小孩都需要上個廁所
  • 位於屏東靠海的品味軒休息站午餐(也就是全家的微波食品,可以在臨海的廊道坐著吃,每次去台東都會在這裡午餐
  • 台九遇到愛(南迴藝術季):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Batis 135mm F2.8


  • 華源海灘(本來要去金崙海灘,到了之後找不到停車的地方,只會短暫停留,收費的就算了)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SONY FE 20mm F1.8

  • 全聯福利中心台東新生店:買鮮奶(帶了奶泡機,早上喝拿鐵用)及蛋(電鍋蒸後混乾糧就是毛小孩的早餐);這次的行程承蒙老闆的友情接待,讓我們搭伙了三份早餐及三份晚餐,午餐則是出去玩時自理。
  • 去民宿途中順便在中油馬蘭站加滿油。
  • 下午四點多抵達五色鳥包棟民宿。
  • 晚上一直下著雨,由於去之前已先查過這幾天的天候不佳,所以帶了播放器追美劇「人生複本」。

2024-11-12

  • 在民宿用完早餐,大概九點多出發,走197縣道(事先詢問過民宿老闆 197 的路況好走才決定的)前往富岡的特選海產午餐(女王因蔣勳的介紹一定要去吃
  • 途中看到利吉惡地地質公園的告示牌,不在計畫中,而且也下著雨,停下來拍個照就走了:

  • 富源觀景平台短暫停留(有停車場;使用 Google 地圖導航,或許由於 GPS 精確度的關係,還彎進去旁邊的一處民家):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SONY FE 20mm F1.8

  • 抵達特選海產(先下車詢問是否能帶狗進去午餐,確認可以後才去停在餐廳斜對面的停車場),老婆心心念念要吃的龍蝦米粉竟然沒有,只好點了其他菜,都不錯吃。
  • 天氣不佳,隨時會下雨,所以狗狗穿著雨衣,午餐完就順道去附近的小野柳(以前也來過,現在停車要收費了):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SONY FE 20mm F1.8(這張狗狗是繫著牽縄的,P 掉了,天空的部分在 Affinity Photo 裡做了 Tone mapping

  • 拍攝比較靠近狗狗,所以這張沒有繫著牽縄:

  • 上次颱風打上岸的漂流木仍有不少:

  • 帶著毛小孩當然一定要去附近的加路蘭,有大片草地可以讓狗狗盡情地奔跑(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SONY FE 20mm F1.8, 手持,開 Auto 模式,雖然是轉接的方式,追焦還可以。相機錄影格式為 4K 60 FPS,以 Final Cut 剪輯,沒有進一步調色,除了狗狗奔跑把速度降為 10% 成為慢動作外,其他部分均調為 50% ):

  • 回民宿走台 11 轉台 9 ,再走東 33 鄉道,途中用 Google Map 找到一家柑仔店便利商店買些零食,還特別買了台東才有的乖乖,不然晚上追劇時會肚子餓。

  • 晚上仍然下雨,繼續追劇…

    2024-11-13

  • 今天的天氣不錯,早上從民宿這裡還能看到鹿野高台的熱氣球升空,相機放在車子行李裡,懶得拿就沒拍下來。
  • 民宿各個房間的 View 都超優的,吃完早餐拿著相機+腳架到二樓的房間(因為是平日,沒有其他房客),當然要拍攝多張做 HDR(每個房間都各拍了六張)。或許是不夠專業,也或許是年紀大了,眼力不行,透過相機的小螢幕看時,沒注意到玻璃的反光,這其實能用偏光鏡(我有帶呢!)可以消除掉(後製無法處理反光,至少是我不行)。



  • 連樓梯間的 View 也很優:

  • 十點多出發前往大坡池,半小時就能到, 快到時 Google Map 導的小路竟然碰到道路中斷,多繞了一段才到達大坡池停車場,這裡也有一大片草地,但因為前一晚下雨,大部分草地都是泥濘,初時沒注意,白色步鞋及杏色運動褲都弄髒了,狗狗的四隻腳像是穿了黑色鞋子,好在公廁有洗腳池可以沖乾淨,所以只能讓狗狗在較乾的草地散散步(一樣是手持錄影) :

  • 在腳架上拍攝三張於 Affinity Photo 裡 HDR Merge 並做了 Tone mapping:

  • 手持拍攝了五張於 Affinity Photo 裡 HDR Merge 並做了 Tone mapping,用的是 20 mm 的鏡頭,周邊變形還蠻嚴重,所以也做了透視調整:

  • 在悟饕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外帶便當(一些蔣勳介紹的名店剛好都週三公休 Orz),然後到鹿野神社午餐:


  • 從大坡池去鹿野神社的途中, Google 地圖導航經過北三路(台東龍田綠色隧道),因為平日沒什麼車,於是車停在路旁,站在路中間手持拍攝多張,然後在 Affinity Photo 裡 HDR Merge 並做了 Tone mapping。(附近還有桐花大道,這是事後看 Google 地圖才知道的
    • 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SONY FE 20mm F1.8 

    • 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Batis 135mm F2.8 

  • 午餐完後前住鹿野高台,太陽很大,草坡又長,熱又累,手持錄影實在不穩,影片只好草草剪輯了事,做個記錄:

  • 這一大片草地我獨享:


  • 民宿離這裡不到十分鐘的車程,要是長期住,可以每天帶狗狗來這裡盡情奔跑。
  • 下午不到四點就回到民宿,閒著也是閒著,拿著相機手持拍攝民宿周圍環境的全景:

  • 可惜這次去天氣不佳,不然拍星星會是個好地方。光害少,民宿有塊台北草大草坪(貝多超喜歡在這裡滾,每天早上在民宿旁的石子路便便完就要來滾上一滾,每次都爽到啍出來),面向東南方,剛好是拍星的絕佳方位,這張全景就是面向東南方拍的(原圖遠山的細節 1:1 下能看清楚,不曉得上傳 Google 後還能否保留)。
  • 風景實在不錯,忍不住一直拍,又拍了兩張全景(每張全景圖都是拍了十張影像再後製而成):


  • 晚上沒下雨,本想拍個有著星空背景的民宿景觀照片,可惜雲多,偶而只能看到西邊中央山脈上的超亮金星,東邊的木星也偶而露一下,加上農曆十三的月亮也蠻亮的,只好放棄拍攝,回房把美劇「人生複本」九集全部追完才去睡覺。

2024-11-14

  • 吃完早餐,收拾好行李約九點出發回家。
  • 途中在雙流的 7-11 稍作休息。
  • 回程走國 3 ,因為要在東山休息站午餐,這是竉物友善的休息站,老婆對於能夠吃到周氏蝦卷及永記魚丸讚賞不已。
  • 回到台中剛好可以去福科路的光凰加油站加滿油並免費打臘洗車。

結論

  • Zf 就當成底片機用了,雖然有三軸穩定器,安裝麻煩又重,錄影還是算了。
  • 雖然有 Nikon F100 ,裝了一卷 ISO 100 的底片剛好拍到半卷(18張)就止住了,雖然 F100 也是一台準專業機,有時真拿起來要拍,即使裝的是 Sigma 50mm F1.4 ,沒有防手震,無法 Auto ISO ,也不能用閃光燈手上的Nissin 閃光燈都是支援 iTTL ,F100 是 DTTL 無法使用 TTL ,只能 M 模式 ,那就需要閃光測光錶,拍小孩或毛孩怎麼有可能!),光圈調到 F1.4 在室內幾乎都是曝光不足,等這卷拍完(室外好天氣時),F100 大概就只能進防潮櫃冰起來。
  • 目前用的是 1.10.8 的 Affinity Photo 無法讀取 Zf 拍攝的 NEF Raw檔,這可以使用 Adobe DNG Converter,將 NEF 檔案轉換為 DNG 格式。( 1.10.8 的 Affinity Photo 已經夠用了,不想再花錢升級多一些不會用到的功能

構想

Zf 支援像素位移,因此想到或許可用此功能來翻拍底片,這樣就可以得到高畫素的翻拍影像,找時間再來試試,看看成果會不會比較好。

附註:去台東要注意的事項

民宿老闆的提醒,要看完底下這則新聞:

「外二車道」交通陷阱題 誤闖紅燈收罰單仍被法官判繳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一般這種設計應該最左邊的車道是左轉用的,明顯就是設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