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斗杓東指(2025)

Nikon Zf +星曜 50 mm F0.95;F0.95 ISO 800 6 秒

斗柄指向東方,表示春季來臨。《老殘遊記》第12回:「歲月如流,眼見斗杓又將東指了。」

註:能夠拍到北斗七星表示相機面對北方,右邊就是東方,照片中的斗杓指向右邊,所以「斗杓東指」。因為在光圈 F 0.95 下會不夠銳利,反而讓亮星變得更明顯。可惜這支星曜 50 mm F0.95鏡頭在邊緣彗星像差很嚴重,拍人像就不錯了。下次要帶更廣角的 Nikon AFS 17-35mm F2.8 , 用 17mm 來拍就能有更多的天空。

2025.03.26~2025.03.27 清境莫妮卡工坊

拍攝器材:

  • Luke 的休閒筆記: Kenko Skymemo S 攝星儀:冰了許久,這次派上用場,它的另一種用法—-縮時攝影。(拍縮時,用一般的三腳架即可,但只能固定視野,例如:「夜想曲」- 尼康夜神58/F0.95評測 - LINKS | Nikon | NIKKOR Z 58mm f/0.95 S Noct - YouTube 2:26 處的星空縮時即是固定角度拍攝。但若使用 Kenko Skymemo S 攝星儀,如上圖的擺放,能夠在拍縮時時還一邊轉動,就不會讓影片太單調。
  • 行動電源:
    • 飛樂 Discover 15000 mAh 行動電源接除霧帶,山上水氣重,拍縮時需要長時間,避免鏡頭結露。
    • 小米 10000 mAh 行動電源接 Nikon Zf 邊充邊拍應該就能足夠應付。
    • ASUS 10500 mAh 行動電源接 Kenko Skymemo S 攝星儀(需要 Macro USB -USB-A 的線材,不是 Micro-USB)。

拍攝:

  • 雖然在家裡已測試過小米 10000 mAh 行動電源接 Nikon Zf 邊充邊拍沒問題,但測試時用的是USB-C 對 USB-C 連接線,想說拍縮時會把電用光,所以也帶了變壓器(USB-A 座),沒想太多,就只帶了USB-A對 USB-C 連接線。沒想到這就出了問題,小米 10000 mAh 行動電源有USB-A及 USB-C兩個輸出,USB-A 的輸出只有 2.4A(12W),不能用來讓 Nikon Zf 邊充邊拍,只有 USB-C 的輸出為 3A(15W)才可以,如下圖:

  • 既然無法邊充邊拍,只能用一顆滿電的電池來拍縮時,因此把間隔從 15 秒改成 30 秒,拍攝時間改為三小時,每秒幅數從 60 改為 24 ,所以拍攝好的縮時影片在 FinalCut 再放慢一倍速度,才會出現抖動的現象(影片最後拍到獵戶座,然後又有雲,最好看,可惜太短了):

  • 行動電源的失誤雖然會讓影片的幅數不夠,最主要還是因為地點的問題,民宿海拔不夠高(約 1500m),拍縮時要帶地景,但地面附近光害太嚴重,後製時已降低整體的曝光,還是影響很大(影片拍攝的參數: F0.95 ISO 800 曝光 6 秒)。
  • 因為懶,沒帶水平儀,所以 Kenko Skymemo S 攝星儀的旋轉面沒調到水平,雖然自由雲台可以把相機調在水平(相機的電子水平儀),所以相機的移動不在水平面上,讓影片畫面看起來怪怪的。
  • Kenko Skymemo S 攝星儀的旋轉速度調在 2X(兩倍地球自轉速度),似乎太快了,下次改成與地球自轉速度相同即可。
  • 星空縮時 - YouTube 其實只拍了兩個小時半,提前中斷,留下一點電,再拍了幾張:
  • 獵戶座:

  • 船帆座:


  • 巨蟹座(M44):


開拍縮時前,趁天色未暗,拍了幾張民宿前的景色,再利用 Affinity Photo 接成全景圖:

  • 由於空氣中的霧霾還蠻嚴重,好在 Affinity Photo 有 Haze Removal…的功能,簡單一個步驟就讓原先「霧霧」的照片變成乾淨又銳利的影像(前面星空的照片也做過這個步驟):

  • 隔天 Check-Out 後,到埔里的亞卓簡單吃了午餐(上第一道菜時的照片):

  • 順便去訪友,友人對台灣的山岳很有研究,把民宿的全景照片給他看, 山峯名稱馬上辨識出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可以留下意見,但 Luke 可能無法馬上回覆,尚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