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3日 星期四

岩石星 AstrHori 50mm F2及星曜 50 mm F0.95 二代

2025年03月13日

下雨天閒著也是閒著,拿著 Zf + AstrHori 50mm F2 及 Z6 + 星曜 50 mm F0.95 互拍(光圈都調在最大,焦點調在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無裁切,無調整


Z6 + 星曜 50 mm F0.95 拍 Zf + AstrHori 50mm F2 對焦在機身上的「Zf」字樣,放大對焦時會有光暈,把光暈調到幾乎看不到就是準焦了,拍攝的結果與 AstrHori 50mm F2 比較(對焦在光圈環的「2.8」處),顯得不夠銳利,但這反而不是缺點,拍人像時就不用再後製磨皮了。

本來預定拿Zf + 星曜 50 mm F0.95 上山拍星空縮時,加上手上的行動電源(ASUS 10050及小米 10000)邊充邊拍應該就能足夠應付,後來考慮到 Zf 放在室外連續拍個幾小時沒顧著有點擔心,換成 Z6 一代就比較不會心疼,一番測試下來:
  • ASUS 10050 只有 1A 及 2.4A 的輸出,無法讓  Zf 邊充邊拍,也無法為 Zf 內的電池充電,但可以為 Z6 內的電池充電,同樣也無法讓  Z6 邊充邊拍。
  • 小米 10000 因為有 3A 的輸出,所以可以為Zf 及 Z6 內的電池充電,讓  Zf 邊充邊拍也沒有問題。邊充邊拍時好像會先使用行動電源的電力,用完後才使用機身內的電池。
  • 至於小米 10000 是否可以讓  Z6 邊充邊拍,問了DeepSeek 說可以, 而ChapGPT則回答有些人說可以,有些人說不行,所以只有自己測試才能知道是否可行?不行!!!
  • 確定 Z6 無法邊充邊拍,也只能用 Zf + 星曜 50 mm F0.95 上山拍星空縮時(有個印象說拍攝星空--特別是星座,加上柔焦鏡可以讓亮星看得更明顯,或許星曜 50 mm F0.95 最大光圈時的不夠銳利能夠取代柔焦鏡?)。

2025年02月16日

昨晚趁著天氣不錯,帶著星曜 50 mm F0.95 + Nikon Zf 到中央公園看燈會,全程都在 F0.95 下拍攝,由於只是 50 mm 定焦,所以大部分照片都需要裁剪,RAW 拍攝,Affinity Photo 後製:
類似後製手法的:





稍為保留現場氛圍感的後製:








這張是手持拍了五張不同曝光,經由 HDR Merge 合成後製:


2025年01月14日

星曜 50 mm F0.95 二代是去年下訂(2024.12.31)今天總算到貨,Z 卡口重約 800 克,含 Nikon Zf 機身後總重約 1550 克,實在很重,但為了玩一玩 0.95 也值得(大概是最便宜的 0.95 50mm,淘寶購買,一堆贈品+免運+尊榮服務+國外交易手續費後,約台幣 11200 元),搭 Nikon Zf 顏值也不比 AstrHori 50mm F2 差:


有機會上山拍星時順便帶去試試,市區就不用再測試了,光圈越大表示光害也吃得越多。

家裡狗狗當模特來張測試照,手持 1/8 秒,ISO 100 。F0.95 景深超淺,對焦眼睛,除了背景模糊,前景如腳、鼻子也模糊了:

2025年01月11日

在安裝了 GIMP 2.10.38 (本身不直接支援 Nikon Zf 的 RAW 檔),但可以透過安裝外部插件來開啟和編輯這些檔案。常用的插件包括:

  • darktable:一款免費的開源 RAW 處理軟體,可與 GIMP 整合使用。

  • RawTherapee:另一款免費的開源 RAW 處理器,同樣可與 GIMP 整合。

  • nufraw:專門用於開啟數位相機 RAW 檔的插件,適用於 GIMP 2.10.38 版本。
    試了上述的 darktable 及 RawTherapee 都不行,nufraw 也就懶得再試了,放棄使用 GIMP 的念頭,繼續使用 Affinity Photo + Adobe DNG Converter 的方式。

不曉得如何想到的靈感,在 Google 下”darktable nikon zf”,竟然在這個討論串:Nikon Zf failed to read white balance information error - Software / darktable - discuss.pixls.us ,看到有人回答:


或許是 Nikon Zf 最新的 Raw 壓縮造成 Affinity Photo 無法讀取的問題,嚐試把 RAW 格式改成無損壓縮,沒想到就能順利讀取!!Adobe DNG Converter 可以刪掉了,只是犧牲的是容量:

不過還好,現在記憶卡不貴又容量大,不常拍影片,128 GB的卡,也不怕容量不夠。

2025年01月04日

晚上頂樓抽菸,看天空不錯,突然興緻來了,擇期不如撞期,組一下好久未用的 Kenko 尋星儀+相機拍了獵戶座。

上圖使用 PixInsight 加了 Tag,未加的原圖如下:

原先 PixInsight 是無法加 Tag 的,因為要先 Image Solve ,所以先把影像上傳 astrometry.net 解析,有了影像中心的座標才行(astrometry.net 的 Tag 密密麻麻,太難看了):

Image Solve 有了影像中心的座標,解析成功,這才能在影像加上好看的 Tag(第一張圖):

便宜的鏡頭,拍星原形畢露,總共拍了 32 張 ISO 200 4秒 的 RAW 影像,先用 Adobe DNG Converter 轉成 DNG, 再使用 Affinity Photo 的 Astrophotograph Stack 勉強疊圖,對於住在光害重災區,又是 50mm ,光害吃得太多,根本無法後製,最多只能做到這樣(只有中心一小部分),M42 獵戶座大星雲勉強看到:

至於會曝光 4 秒,是因為沒有電子快門線(原先 Nikon D610 Z6 的不能用),相機的快門轉盤最多只能 4 秒,不過對於住在光害重災區, 4 秒也太長了。

拍攝器材:

  • 相機:Nikon Zf
  • 望遠鏡: AstrHori 50mm F2
  • 赤道儀:Kenko Skymemo S 攝星儀 + 仰角微動雲台 Equatorial Wedge + 短版鳩尾板加上Manfrotto 308RC
  • 對焦:手動對焦(放大對焦)
  • 腳架:TRIOPO 三腳架
  • 極軸校正:Motorola Razr 50 Ultra +免費的 Skymemo App - Google Play 應用程式
  • 電源:ASUS 10500 mAh 行動電源

    拍攝步驟

  • 先用 Amazfit GTR mini 手錶的指南針找出北方,再將 Kenko Skymemo S 攝星儀的極軸鏡對準北方
  • 開啟 Skymemo App - Google Play 應用程式 ,點選極軸鏡:

  • 調整仰角微動雲台, 直到 Kenko Skymemo S 攝星儀極軸鏡裡的北極星吻合下圖的位置(這不是當時的位置

  • 調整相機對準獵戶座,然後啟動攝星儀的追踪,這時可以開始對焦,當然要放大才能對到焦,把星點調到最小時就是準焦了。

  • 由於沒有電子快門線,所以相機設在自拍 2 秒,按一次快門拍攝 9 張。AstrHori 50mm F2 其實可以調到 F1.7 或 1.8 拍攝,但不夠銳利,最後還是調回 F2 拍攝了 ISO 200 曝光 4 秒 總共 32 張來後製。
註: Nikon Zf 的快門轉盤有一個綠色 1/3 Step,配合主指令撥盤,最多可以設到 900秒,再配合「間隔定時拍攝」功能,可以完全取代電子快門線。未來有機會上山拍攝時就可以用到,在市區就算了,光害實在太嚴重了。

2025年01月03日

方型遮光罩今天到貨,原先的 AstrHori 50mm F2 鏡頭蓋無法使用,不過賣家贈送了一只合用的 49mm 鏡頭蓋。

搭 Nikon Zf + 岩石星 AstrHori 50mm F2 ,還不知對抗炫光有無作用,至少顏值增加了。

2024年12月24日
Motorola Razr 50 Ultra 拍攝

台幣一千八有找,手感不錯,光圈及對焦環的旋轉還不錯,搭 Nikon Zf 實在非常配,光是這個顏值就值一千八了。重量約 330 克,用來取代總重約 730 克的 FTZ + Sigma 50mm F1.4 。就差一個方型遮光罩就更完美了(已蝦皮下訂,大概得等到明年才能到貨了)。

鏡頭加上 52mm 復古通用方形遮光罩後,總價台幣兩千有找(1726 + 258 = 198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可以留下意見,但 Luke 可能無法馬上回覆,尚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