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時候也曾以 STC 寬帶光害濾鏡拍過,但以失敗作收。Luke 的休閒筆記: 市區拍攝 IC4952(藍色馬頭星雲):失敗之例
逮到梅雨來臨前的空檔, 重新以 Optolong L-EXTREME 雙窄帶濾鏡再拍了 IC 4952(藍色馬頭星雲),Gain101 -5℃,單張曝光五分鐘,拍了 25 張,以 24 張疊圖後製,累積總曝光有兩小時,在 DynamicBackgroundExtraction (去光害)及 PhotometricColorCalibration(色彩校正) 後完全看不到藍色星雲(若有,會在上圖圓框內),沒有了繼續後製的慾望,草草加了標註名稱就結束後製。
看來藍色馬頭星雲的拍攝唯有上山一途,在光害較小的山上,不安裝任何光害濾鏡,或許就有機會拍攝下來。
拍攝時間:2021-05-06
拍攝器材:
- 相機:ZWO ASI533MC-Pro
- 望遠鏡: Sharpstar 61EDPH II
- 平場鏡或減焦鏡:0.82X 減焦鏡
- 赤道儀:AZ-GTI星野赤道儀
- 對焦:ZWO EAF
- 濾鏡: Optolong L-EXTREME 雙窄帶濾鏡
- 導星鏡:120mm
- 導星 CCD :QHY5L-II-M
- 腳架:GITZO GK 2580TQR
- 電子極軸鏡:PoleMaster 電子極軸鏡
- 電源:市電
- 控制筆電:Lenovo IdeaPad 120S 11吋(4G/64G USBX2)
拍攝地點:台中市區社區頂樓
拍攝與後製
- 事先以 Stellarium 模擬,預定從 5/6 晚上十一點拍到隔天凌晨三點。
- 延用前次的對焦位置,在自動對焦後還是在 5325
- PHD2 的 Calibration 還可以
- Guide Assistant 後顯示這次的極軸校正還不錯
- Backlash 是 AZ-GTI星野赤道儀的老問題,已經無法再調整了,在後面拍攝的影像,於五分鐘的曝光星點還不錯,勉強可以接受。
- 有了 PHD2 的 MultiStar Guide ,導星更精準,單張曝光五分鐘後的星點可以接受
- 由於使用 GS Server 來控制 AZ-GTI星野赤道儀,還能以 3D 檢視當下望遠鏡的狀態
- 設定 GS Server 過子午線後的極限為 10 度,鏡筒才會翻轉,但在 NINA 則設為過子午線後20 分鐘後(相當於 5 度),因此會以 NINA 的設定為準,凌晨 1:12 過子午線,在室內遙控監看,等 NINA 出現鏡筒翻轉訊息後,再上頂樓查看是否順利完成?
- 順利翻轉完成,等到 PHD2 的導星曲線穩定後才回室內繼續監控
- 結果子午線翻轉後拍攝的第一張(整個拍攝過程的第 27 張)是這個樣子,只好暫停拍攝,上頂樓查看是否線材卡到了?感覺除霧帶有點卡到的樣子,乾脆拿掉。
- 再次開始導星,曲線還可以
- 結果翻轉後拍攝的第二張(整個拍攝過程的第 28 張)還是一樣,再次暫停拍攝,上頂樓仔細檢查線材理順,然後重新再拍攝。
- 翻轉後拍攝的第三張(整個拍攝過程的第 29 張)仍是一樣問題。仔細查看後,發覺頭兩三分鐘的導星很平穩,然後 Dec 突然下墜,無法再拉回而導星失敗,猜測或許是重錘不是很穩固的關係(事前組裝時以電錶找出最佳的平衡:Luke 的休閒筆記: AZ-GTI星野赤道儀的平衡—使用三用電錶,需要用到 1Kg 重錘及 2Kg 重錘,後者無法固定在重錘桿上,是靠前者頂住而已。)
- 只好提前結束,帶上 iPad Pro 再上頂樓拍亮、暗平場及收拾器材。
- 拍了 25 張,只有一張捨棄,24 張可用來疊圖後製。
- DynamicBackgroundExtraction 前還特別先以 DynamicCrop 調整 Stellarium 的截圖以符合實際拍攝的影像
- 如此,在 DynamicBackgroundExtraction 建立取樣點時可以一邊比對,以避開藍色星雲的位置
- 即使這麼小心,DBE 及 PCC 後一點藍色的蹤影都看不到,也就無心再繼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可以留下意見,但 Luke 可能無法馬上回覆,尚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