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31 補完
M27
M33
2020.08.16 晚
看天氣也不是很優:
原本只是想做個對焦練習(即使有雲也沒關係,只要可以看到亮星就能練習),了解接了 ZWO ASI533MC-Pro 的對焦位置,及 DIY 改裝的Optolong L-EXTREME 7 nm 彩色相機雙窄帶濾鏡裝上後是否可行?
初時使用 N.I.N.A. 來拍攝,Gain 100 曝光 2 秒,對焦位置開始時使用前次 Nikon D610 拍攝時的位置:23526,無法 Plate Solve 說是星數不夠。嚐試使用自動對焦不成功,改成手動,運氣不錯,一開始就調對方向,到 23776 時,星點變得很細小,再試自動對焦,還是不成功,但是 Plate Solve 解析成功了,再拍攝一張,影像卻還是相同,在 Imaging 主畫面找不到下一步的選項:
事後看了線上手冊才曉得,或許是 iOptron Cem25P 這種中低階的赤道儀還是需要返回 Framing 畫面執行紅框裡的 Recenter Image:
只好中途放棄使用 N.I.N.A. ,而天空似乎還好,於是改回熟悉的 APT 進行後續的拍攝。
一星校正:以織女星為校正星,Gain 100 曝光 10秒 (下次使用 N.I.N.A. 也要用這樣的設定),順利一星校正及自動對焦,結果位置也是在 23776 。
想了一下,將目標設為 M27,訂下拍攝 10 張 Gain 100 曝光 300秒的拍攝計畫。
期待中,第一張在光害重災區,單張曝光五分鐘的影像出現了:
真的有點興奮,沒有後製的影像能夠這樣,ZWO ASI533MC-Pro +雙窄帶濾鏡算是值回票價了,然後順利拍完十張。(這樣還需要上山拍攝嗎?)
(註:拍攝當時忘了截圖,這是事後截圖,與拍攝當時看到的是一樣)
事後查 Stellarium 拍攝當時 M27 的高度夠高,或許才能得到這樣的影像:
看天氣似乎還可以,鑑於之前在清境拍攝 M33 時由於天氣不佳,沒有得到好的成果,於是再將望遠鏡指向 M33,看看能否「報仇」。
計畫拍攝 15 張單張曝光五分鐘的影像,也先查過 M33 的高度應該還可以:
若順利拍完,大概會在凌晨兩點結束。
第一張曝光五分鐘的影像出現後:有點失望,熬到拍完 4 張,便中止繼續拍攝(似乎 M33 的高度還不夠高,即使有窄帶濾鏡,受到光害的影響還是太大,也有可能是在東北方的光害較嚴重,M27 拍攝時的方位是在西南方。)
N.I.N.A. 拍攝平場(每次拍攝完都需要接著拍攝)
實在太方便了,只是還不曉得這種以 iPad Pro 當燈源的方式真的合用?
收拾好器材,本想先試著簡單後製。之前電力測試時拍了不少 Darks ,今晚也拍了平場,等到要做時才發覺沒有做 Bias ,但器材已收好,隔天再說了。
附錄:
以 phdlogview 來查看導星狀況發覺每次 Dither 的 Setting 都 Failed:
打開 APT 來查看設定,原先的設定是 5 秒,太短了,怪不得會失敗,趕緊改回 15 秒,下次再注意是不是還會 Failed,若是,還要再加長時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可以留下意見,但 Luke 可能無法馬上回覆,尚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