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這是第四度前往「紅冠水雉田園民宿」Long Stay(定調為「知本銀河之旅」 2019.04.29~~2019.05.06)。
本來是預定今年來個江南之旅,雖做了點功課,找到的行程最多只有約六成滿意,最後決定把這個年度能夠抽出的時間用來到台東Long Stay。
八天七夜,自行開車前往,定點住在「紅冠水雉田園民宿」,食宿幾乎都包給民宿,花費超省。
這段期間生活正常,每日皆享用民宿提供的早(每人60元)、晚(每人80元)餐,大部分食材是民宿主人自種,吃得便宜又放心。也因為每天生活正常,天亮即起,
晚上十二點前入睡(民宿所處地點算是偏僻,連買包煙都得開車)。
行前隨時盯著中央氣象局的天氣預報,似乎 04.29及04.30 這兩天有機會在知本溼地拍到拱橋狀的銀河(Stellarium 先預先模擬),因此規劃了如下的裝備塞到車子行李箱:
- Nikon Z6 + NIKKOR Z 14-30mm F4 S(行前才入手) 拍長曝銀河(架在 Kenko 攝星儀)
- SONY A7s + FE28mm F2.0 + 魚眼轉接(加手把使用雙電池) 預備拍攝全景銀河縮時
- Bosma 1900mm 130mm 馬卡鏡及 iOptron Cem25p (純目視,筆電不用帶,以手機的 SkySafari 遙控即可)
- NIKKOR Z 24-70mm F4 S (到此一遊的旅遊照,這支最佳)
- FTZ + AF-P 70-300mm f/4.5-5.6E ED VR(看有無機會練習AF-C 打鳥)
- Kipon PK-N/Z 轉接環 + Pentax SMC FA* 85mm F1.4 IF (不是這支鏡頭,老婆大人不肯入鏡)
- 飛宇 a2000 三軸穩定器(含雙手把,還是沒機會用上)
- 三支三腳架及一支單腳架(打草驚蛇用;行前看到新聞報導,特別帶上)
- 卡巴熊購買的海美迪播放器、遙控器、HDMI 線(民宿只有無線的數位電視,考慮到這段期間後期可能都是雨天,晚上可以看網路電視才不致於太無聊)
- BOOX 電子書閱讀器
- iPad Pro (拍攝的影像傳入後可先簡單編修,老婆大人很急的)
銀河縮時拍攝
04.29 早上九點從台中出發,午餐就如往常在全家的枋山觀海店解決(前往東部最佳的休息站),下午三點多就可以抵達知本。先去海邊的知本溼地勘查地形,找出拍攝時的架設位置及構圖最佳方位,然後才去民宿 Check-In 。
Nikon Z6 + NIKKOR Z 14-30mm f/4 S @14mm (為了拉水平,稍為裁了點圖) |
事前已先預定好晚餐,卸好器材,休息一下就可以享用三菜一湯健康簡單的晚餐。
開了六個多小時的車,實在很累,加上天空雲還不少,只好在民宿附近的散步,晚上十點多時以SONY A7s + FE28mm F2.0 + 魚眼轉接試拍了一張,可以看到天空雲還是不少,也顯示了拍攝地點的環境概況。
SONY A7s + FE28mm F2.0 + 魚眼轉接(ISO 1600 F3.5 25s @16mm ) |
一直要等到十二點多時南邊的雲才幾乎散掉(銀河出現的位置),但北方處的雲仍是濃密(無法看到北極星,就沒辦法校正攝星儀的極軸,30秒以上的長曝銀河只能放棄),只好帶著 Nikon Z6 + NIKKOR Z 14-30mm F4 S及腳架在民宿附近找個光害(路燈)較少處拍攝銀河縮時。天空狀況不是很優,加上也蠻累的,想說看天氣預報,隔天晚上或許還有機機會,所以沒有開車去無光害的知本溼地海邊,但隔天注意了一整晚的天空,到十點多開車前往海邊,銀河所在位置雲層密佈且無散去的跡象,只得放棄,接下來的天氣更差,結果這支影片就成此次行程唯一的銀河拍攝成果。
關於這支縮時影片的拍攝與後製,附錄中會有詳細的說明。
(註:開車前往知本溼地,若不是四驅,一定要在遠處還是硬路面時先停好車,再攜帶器材步行到海邊。在第二次來此地時,Focus 1.8 的車子就陷在沙地無法動彈,好在是在白天,請民宿主人找了附近田裡工作的農民,開了四驅的吉普拖吊才讓車子脫困(花了五百當作謝禮)。要是在晚上漆黑一片的海邊陷在沙地,那會是很恐佈的!)
附上一支 2016 年第一次來時,從民宿開車前往海邊看日出的影片,大致可以了解晚上前往的路況及海邊的風景。(沿途使用 PilotFly H1+ 及 SONY Nex-5N 錄影。到了海邊,把 Sony A7s + 16-35mm F4 置放在三腳架上錄影,手拿 PilotFly H1+ 及 SONY Nex-5N 一邊逐浪一邊拍攝 。 天亮時太陽其實早已在海平面之上,因為在海平面處剛好有一排雲層擋到,其上有些空隙,可以稍為看到一咪咪太陽露出來。至於車子則是租來的 TOYOTA Vios 1.5 直接殺到海邊,可能是車身較輕吧!好在迴轉時沒有陷在沙地,現在想想,冷汗直冒。)
Nikon Z6 + FTZ + AF-P 70-300mm f/4.5-5.6E ED VR @300mm(從西川山的知本電台拍攝,Affinity Photo Remove Haze) |
風車教堂
04.29 抵達知本,晚餐前先去更生路買了三罐維閣鮮雞蛋捲,這段期間就不怕半夜肚子餓。當晚拍銀河縮時到隔天凌晨兩點多,實在累極了,竟然晚上也睡不好,還能再起來早餐,然後再去睡個回籠覺,午餐只好又在民宿搭伙了,下午不敢跑遠,就去了風車教堂想喝個下午茶,竟然半個人都沒,只好簡單拍幾張照片便離開。都是 Nikon Z6 + NIKKOR Z 14-30mm f/4 S @14mm
04.30 晚上十點多到知本溼地海邊,天上雲多,拍銀河無望,只得回民宿,把 Bosma 1900mm 130mm 馬卡鏡及 iOptron Cem25p 架起來,32mm 的目鏡勉強還可看看木星及較亮的四顆衛星,進一步就不行了,只得收了器材早早入睡。
紅冠水雉田園民宿
很少早於十二點入睡,所以 05.01 一早五點多就醒了,於是拿了 Z6 + Kipon PK-N/Z 轉接環 + Pentax SMC FA* 85mm F1.4 IF、FTZ + AF-P 70-300mm f/4.5-5.6E ED VR 拍雨後的荷花。前晚拍銀河縮時 ISO 3200 忘了改,底下照片都是在 ISO 3200下拍的。
Pentax SMC FA* 85mm F1.4 IF
構圖差不多,左邊光圈 F1.4,右邊這張光圈不是(可能是F8 或 F11,雖然已在非 CPU 鏡頭處設好鏡頭資料,但 Exif 裡完全沒有任何鏡頭資料)。
底下全是F 1.4 光圈全開,A 模式手持拍攝。(右邊最底下這張使用了偏光鏡)
再加上一朵剛開的鳶尾花
拍完荷花,碰到了民宿主人現在養的黑白花色似乳牛,暱稱小牛的貓咪,順便拍了牠的照片:(從民宿女主人處得知曾有一對夫婦,老婆極怕貓,連聲音都不能聽到,他們訂了兩夜,民宿主人只得將貓咪關在倉庫兩天,這組客人走了,貓咪才重獲自由。希望未來真怕貓的人不要因為民宿價格便宜硬要下訂,找間市區的旅館一定不會有這種問題。)
去拍荷花時,剛好看到牠窩在草叢中,順便近距離錄了一小段:
Nikon Z6 + NIKKOR Z 24-70mm F4 S @24mm + 飛宇 a2000 三軸穩定器單手把手持,倒轉相機才能低角度拍攝,自動對焦的表現還不錯。以 FinalCut Pro 簡單剪輯。
AF-P 70-300mm f/4.5-5.6E ED VR
全部 300mm 最大光圈 F5.6下 A 模式拍攝,JPG 直出然後以 SnapBridge 傳入 iPad 以「照片」app 的魔術棒點了一下,再略為裁圖。可與前面Pentax SMC FA* 85mm F1.4來比較散景的表現。
也在 70mm 最大光圈 4.5下拍攝了一張:
最後再換成 SONY A7s + FE28mm F2.0 + 魚眼轉接拍了張民宿的大景(民宿後即是中央山脈)
05.05 最後一天留在知本,什麼地方都不想去,只想待在民宿好好享受悠閒的田園時光。吃完早餐,天空雲層很厚但沒有下雨,台東的空氣清新又涼爽,泡了茶再帶上電子書閱讀器到室外樹下,繼續未看完的徐公子勝治「神遊」,到十點多天氣轉熱才回到屋內。午餐就在民宿搭伙,然後難得的去睡了午覺,醒來下午兩點多,下雨中,小說也不想看,查了一下民宿主人推薦近在咫尺的西川山知本電台(東60縣道終點處)視野極佳。
AF-P 70-300mm f/4.5-5.6E ED VR@140mm 在民宿後方拍攝 |
使用車上的 Garmin 竟然沒有這個景點可以定位(圖資已是最新,第一次碰到這種情形),以 Google 地圖可以找到,但民宿主人說 Google 導的路徑是一條小路,很難走,再查網路,有人提到東60縣道啟點處有「源天宮」的牌樓,於是開了車出門,開了半個多小時竟然找不到東60縣道入口 ,最後幾乎要依 Google 地圖導的小路上山 。想到手機有支台灣地圖圖資免費的導航app : Polnav mobile離線導航,試著以它導導看,如下圖,定位在台9 線與西川山產業道路交义口就可以了,
入口處找到,沿著路況不錯的東60縣道上山,到了山頂的停車場在 Garmin 儲存定位點後就能順利再導回民宿。一直都在下雨中,但不大,在山頂的停車場以AF-P 70-300mm f/4.5-5.6E ED VR@300mm 找到了民宿所在拍了下來,影像實在太平淡了,回去後以 iPad 內 Affinity Photo 的 Remove Haze功能才得到裡如下的照片:(照片中電波塔中間往左一點的建築物就是這次Long Stay的民宿;左邊中間以下看到的陸橋就是知本陸橋。)
甚至還能拍到台東大學的知本校區
底下這張螢幕截圖可以看看Affinity Photo 的 Remove Haze的 After/Before 差別有多大:
最後再附上 2016年時首次使用三軸穩定器及 SONY Nex-5N 在民宿周邊練習,略為剪輯的影片。(影片中民宿前的一棵柳樹已被颱風吹倒,現在看不到了,至於出現的貓咪,據愛貓的女主人告知,可能吃了附近農田有人放置的毒餌,已往生了。)
荷花影片
影片設定以 1080P 120P 拍攝,這是設想風吹荷花時,以慢動作可以表現出搖曳生姿的浪漫。
這支影片只是練習操作三軸穩定器與 Nikon Z6 的配合,看看使用原生 S 鏡的自動對焦效果如何。
嚴格來說,這兩個器材都算是第一次使用,所以錄了約 32G的影片,廢片一堆,能夠使用的片段不同,而且拍的也不是很好,尤其使用 Pentax SMC FA* 85mm F1.4 IF 鏡頭時,只能手動調整對焦環,即使小心奕奕,比起使用跟焦器還是差很多(下次有機會帶上了SIGMA 50mm F1.4 EX DG HSM,應該還在飛宇 a2000 的承重範圍內,看看透過 FTZ 後錄影時的自動對焦是否能接受)。
影片中未出現「Slow XX%」的地方都是原速度播放。在使用螢幕觸控變換對焦點時不會產生動作的聲音,這點實在不錯。一些因為風吹搖動的荷花,NIKKOR Z 24-70mm F4 S 還是能持續追踪對焦抓住目標, 尤其在原速度四分之一的慢動作下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來,未來錄影是可以信賴的。
- 使用 Final Cut Pro 簡單剪輯
- 拍的是荷花,找不到相關的音樂,剛好家裡有片饒寧新出的漢箏曲集--出水蓮,就拿來當成配樂。(聽民宿女主人說明才知葉子出水面的是荷花,貼在水面上的是蓮花。)
台東森林公園的琵琶湖及活水湖
真羨慕台東人有這麼好的休閒公園,2016 年四月第一次來台東時,雖然主要以前往綠島、蘭嶼為主,把台東當成中繼站。因未自行開車,向民宿主人借了機車從知本騎過來,然後租了單車遊園,去了鷺鷥湖及瑟琶湖。這一年的四月很熱,園區內工作人員都是全付武裝包得緊緊的,那是園內小黑蚊很多,初來咋到的遊客當然免不得回民宿後猛擦止癢藥膏。2017年12月第二次來台東,主題是泡湯觀星之旅,那時去了海濱公園。2018年四月第三次來台東,再度來這裡走走,未租單車,只去鷺鷥湖步行來回,路途中休息時,學乖了,馬上套上薄長袖外套及長褲防蚊。 今年是第四度來這裡,05.01 下午先去了還未去過的活水湖:
嗯,怪不得不用收費,雖屬台東森林公園,但並不在園區內,主要是辦水上活動的地方。如果是來繞湖健走倒是不錯的地方,停車也方便且免費。
開車進入需要收費的園區,步行前往琵琶湖,穿過長長的花架隧道就到了:
NIKKOR Z 14-30mm f/4 S@14mm ISO 100 F4.5 1/15s 手持 |
梅雨季的天氣陰陰的沒下雨,涼爽且無小黑蚊的干擾,背包裡的薄長袖外套及長褲不用拿出來。雖然沒有藍天白雲,仍是風景如畫,旅人必拍照的好景點:
AF-P 70-300mm f/4.5-5.6E ED VR@185mm |
AF-P 70-300mm f/4.5-5.6E ED VR@70mm |
老婆大人指定琵琶湖一定要擺上 2016年四月以 Sony ILCE-7S + FE 70-200mm F4.0 OSS @126mm 拍的這張照片:(照片中那張木椅沒有了,整個 FU 也消失,無法重現。當初掌鏡者可是忍受著小黑蚊的攻擊才拍下這張,現在看看似乎值得。)
晚餐後,大概七點半,一對年輕的日本夫婦(還是情侶?)單車環島雨中抵民宿,以簡單的英語交談,想吃地方小吃,就由民宿主人開車接送至知本市區的黑松晚餐。(四度來台東,還沒去吃過呢!)
青山農場
05.02 與年輕的日本夫婦一起早餐,簡單聊了一下,他們來自日本的茨城,下一站是瑞穗---突然想起: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年輕真好!!!
道別了年輕的日本夫婦後,開車前往最近有點熱門的青山農場,由於繡球花季未到,長長的繡球花徑只有我們一組遊客:
NIKKOR Z 14-30mm f/4 S @30mm |
NIKKOR Z 14-30mm f/4 S @30mm |
走完繡球花徑,突然下起一陣大雨又沒帶傘,只得冒雨衝回農場住宿區,順便就在餐廳用了午餐。經由農場的介紹,於午餐後再去看看所謂的「跳舞女郎」(可能要隨風搖曳時才像吧!):
Pentax SMC FA* 85mm F1.4 IF |
回程老婆大人說要去位於台東市新生路的農會超市買紅米,恰好客來吃樂也在附近,順便買了兩碗一直沒吃到的黑糖桂圓綠豆算帶回民宿當點心吃。
晚上,當然無法觀星,就是海美迪播放器時間了。
富山護漁區及加路蘭
05.03 早上試著使用三軸穩定器及Pentax SMC FA* 85mm F1.4 來錄荷花,只能手動對焦,過程實在很辛苦。錄下來的影片一起剪輯在前面荷花影片中。(未來找時間試試看是否能把 ROWA 的跟焦器安上使用)
中午前往富岡的特選山海產餐廳午餐,兩個人叫了三道菜:老婆大人必點的雨來菇,沒吃過的翻車魚及蘭花蚌。菜上了後,老婆大人以她的 SONY XZP 拍照,在看了我以Pentax SMC FA* 85mm F1.4 拍的照片,立馬把手機剛拍的照片刪了。
雨來菇 |
翻車魚 |
蘭花蚌 |
之後就Pentax SMC FA* 85mm F1.4 常駐在 Z6 機身上。
富山護漁區算是新興的熱門景點(現在要收費了),同一路線上的三仙台、小野柳......等都去過,這次就過來看看:
回程經過拍照熱門點的加路蘭,百來不厭,即使下著雨也要在此停留。(看東部海岸風景區網站的介紹,這裡晚上毫無光害,或許可考慮下次前來拍銀河)
Z6 + Pentax SMC FA* 85mm F1.4 最大光圈拍攝,上下裁剪過使類似全景圖 |
我們都老了,即使再厲害的鏡頭也不能拍太近,老婆大人才允許這張由 Pentax SMC FA* 85mm F1.4 拍的照片貼出來(機身設人像模式,JPG 直出,未後製磨皮^=^)。
Z6 + Pentax SMC FA* 85mm F1.4 最大光圈拍攝 |
池上大坡池、魚梯、杜園
05.04 先去池上圳魚梯小景點:
NIKKOR Z 24-70mm f/4 S @70mm |
然後才能趕得上吃到大池豆皮的香煎豆包及豆花,滿足後再到每次必到的大坡池,可惜這次不能躺在那廣大的草皮上:
NIKKOR Z 14-30mm f/4 S @14mm F8 |
下次再來時可以嚐試划船,然後待到晚上可以聽音樂會:
NIKKOR Z 14-30mm f/4 S @14mm F4 |
休息夠了,再去位於池上中山路的樂米燒,算是下午茶。(點了就「墊墊」吃,不要問東問西,其實也沒什麼,反正去了就知道......)
再去個小點:杜園
NIKKOR Z 24-70mm f/4 S @38mm |
NIKKOR Z 24-70mm f/4 S @24mm(裁剪過) |
周遭是一片稻田:
NIKKOR Z 24-70mm f/4 S @24mm(裁剪過) |
後記
旅程結束,開了六小時的車回到台中,晚上出門要去買個飲料,彎腰穿個涼鞋就閃到腰,這是舊傷造成的,通常得要一星期以上才能痊癒,這次抹了老婆學氣功時向老師買的獨門藥膏並加上具遠紅外線的熱敷帶,竟然三天就好了。然後接續把在台東未看完的一百六十多萬字徐公子勝治寫的「神遊」拼完,這一番練功太傷眼力又熬夜,引發舊疾,眼壓增高,左眼視力霧茫茫一片,只能乖乖地點降眼壓藥水。過程中的不舒服,甚至有了放棄寫這篇帖文的念頭,直到三天後,左眼恢復正常,又蠢蠢欲動按捺不住,這才再把這篇遊記補完留個記錄。
附錄
銀河縮時拍攝與後製
由於「間隔拍攝」的設定不是很熟,加上要拍 Raw 檔來後製,使用副廠的電子快門線很簡單,單張曝光設為 30 秒(機身上使用 M 模式,ISO 3200 F4 ,快門則設為 25秒,焦距當然是 14mm),間隔 5 秒,總共拍攝 120 張。先將焦距調為 30mm 配合峰值與放大,以木星對好焦,再調回 14mm (NIKKOR Z 14-30mm f/4 S 不會因變焦移動對焦點)。先試拍一張看看星點是否拖線,沒問題才開始連續拍攝 120 張,近十二點開始,約凌晨一點半才結束。
拍好後,蓋上鏡頭蓋,設定電子快門線在同樣的設定下拍攝十張暗場影像( Sequator 裡稱為「雜訊曝光」,與溫度有關),然後一邊收好器材扛回民宿。事後發現竟然動到鏡頭變焦環,這些暗場影像的焦距都成了 15.5 mm ,好在回來後,由於梅雨,氣溫不高,與拍攝時深夜的溫度差不多,於是再拍了十張焦距 14mm 的暗場影像。
底下為拍攝的單張 NEF 檔以 OS X 下的「預覽程式」開啟的螢幕截圖:(沒有後製,銀河幾乎看不見)
然後以拍深空天體的經驗,也拍了十張這支鏡頭的平場影像( Sequator 裡稱為「暈影照片」),花了不少時間測試,才了解這個步驟是沒必要的。(可能是超廣角鏡頭的關係)
拍好的 120 張 Raw 要先以 Adobe DNG Converter 轉成 DNG 檔才能進 Sequator 縮時疊圖(最新版的 Sequator 還未直接支援 Z6 的 NEF)。先以十張轉成 DNG 的影像檔進 Sequator 試作(產生的影像還要先後製看是否可接受),花了幾乎整整一天的時間才調出如下的設定 :
1.凍結地景
2.光害濾鏡強度調至最強,智慧型積極分析不勾選(未到知本溼地海邊無光害處拍攝,所以這項參數的測試花了不少時間。在有光害的地點拍攝,由於光害影響視地點變化,這個參數的調整恐怕得花不少時間,若在無光害或較少的地區,預設值應該就可以了。)
3.縮時處理開啟,並設 5 張來疊圖,因此 120 張影像,處理後得到 116 張待後製處理的影像。
底下為縮時處理後的單張 tif 檔以 OS X 下的「預覽程式」開啟的螢幕截圖:(光害濾除得差不多,用來後製,才能讓銀河更明顯)
因為 Sequator 已處理得差不多了,只需要一次簡單的 Curves 調整即可(如下圖),在處理深空天體往往需要兩三次,這裡因為光害的關係,再多,光害也會跟著強化出現, Sequator 是不可能把光害全部濾除的:
上述步驟需要把地景 Mask 掉,這樣看起來才會比較自然,然後縮圖裁剪成 3840X2160 的大小以製作成 4K 縮時影片,下圖即為製作好的單張影像:
116 張影像,當然不可能每張手動後製,只要將上述步驟製成 Action 再批次處理就可以了。只是也蠻費時,116 張大概花了七、八小時。
後製處理好的影像再以 QuickTime 7 讀入製成 4K 縮時影片(這是為何一直保留它的原因,新版沒有這項功能),然後上傳 YouTube。
Nikon Z6 使用心得
主要的因素當然是 Nikon D610 已天文改機,再加上這台是 Nikon 的第一台全幅無反(手上早有一系列的 SONY A7s、 A6000、 A7R2、 RX100V5),等了好久,當然非買不可!雖然手上已有Nikon AF-S 17-35mm f/2.8D IF-ED、SIGMA 50mm F1.4 EX DG HSM(FTZ 轉接需更新軔體後才能 AF)、SIGMA 70-200mm F2.8 APO DG HSM MARCO、SIGMA 150-600mm F5-6.3 DG OS HSM C版、Tamron 90mm F2.8 marco(FTZ 轉接後只能手動對焦)這些鏡頭,由於大部分是 Bigma 的鏡頭,在旅遊輕便的考量下,因此一併購入NIKKOR Z 24-70mm F4 S、NIKKOR Z 14-30mm F4 S 這兩顆原生鏡,再加上一支重量夠輕的長焦變焦鏡: AF-P 70-300mm f/4.5-5.6E ED VR(等 BackyardNikon 支援 Z6 後,可能也可用來拍些較大的 DSO)。
至於 Z6 或 Z7 的選擇,除了因為手中已有高畫素的 SONY A7R2才未考慮 Z7,且做了功課了解 Z6 使用原生的 S鏡用來錄影會有較優的表現,加上配合三軸穩定器錄影,也不致於太重,操作上的自由度更靈活。而手上因著 Nikon D610 購買的一些配件:GPS 裝置 GP-1、 Nissin Air System 系列閃燈、Nikon DR-4(因為機身螢幕可翻折,現在幾乎用不上)、副廠電子快門線,最終只有 Z6 這個選項。
Z6 入手後最先測試鏡頭的 AF 相容性,原廠的 AF-S 17-35mm f/2.8D IF-ED當然沒問題,至於SIGMA 這幾顆除了SIGMA 50mm F1.4 EX DG HSM拿去恆伸不到五分鐘的軔體更新, AF也一樣沒問題,再經由測焦器,每顆鏡頭的焦點都不需微調。唯有 Tamron 90mm F2.8 marco 這顆只能手動對焦且無法更新軔體,但用在微距拍攝時都是使用手動對焦,也就無所謂了。
早些年玩哈蘇 500CM時也進了一支 N 手的 150mm F4 鏡頭,在非 CPU 鏡頭資料裡只能輸入 135mm F2.8 的資料,以 A 模式拍攝,改變鏡頭的光圈以控制景深,防手震打開的情形下,可以手持快門達到 1/25 ~ 1/20 秒,實在太驚人了。(透過兩個轉接環 FTZ 及Hasselblad- Nikon F-mount 轉接環,雖然也有直接的 Hasselblad- Nikon Z 接環,即使在淘寶價格還是很貴的。)
有了這樣的經驗,便在淘寶買了一只質感風評較佳的 Kipon PK-N/Z 轉接環給 Pentax SMC FA* 85mm F1.4 IF 這只鏡頭用,拍出來的影像實在無話可說。這是一只會增值的鏡頭,品相不要太差,二手價都比當初新鏡的價格還高。轉接到 Z6 手動使用峰值對焦拍攝人物不是很準(尤其使用 F1.4 的光圈時),每次都需要放大再放大,對好眼睛,再縮回重新構圖,這個過程往往焦點都會動到一點,如果能在放大對好焦點,半按快門便可縮回原畫面,那就更方便。
至於與Nissin Air System 系列閃燈的配合, TTL 拍攝下,要將閃光補償設為 -1.5~-2.0(機身設定) ,主體才會看起比較自然。(詢問過捷新,要看原廠是否有更新的軔體)由於平常幾乎都是使用 M 模式,影響不大。
只有 BOOX 電子書閱讀器附的變壓器 2.4 A 的輸出可以對機身裡的電池(EN-EL 15b)直接充電。(手上所有的行動電源都無法直接充電)
使用飛宇 A2000 三軸穩定器手持錄影,在前面的荷花影片裡,當使用 NIKKOR Z 24-70mm F4 S錄影時,配合螢幕的觸控改變對焦點,還能拍出類似使用了跟焦器的效果。但使用只能手動對焦的 Pentax SMC FA* 85mm F1.4 IF 就比較辛苦了,在三軸穩定器上無法裝上跟焦器,只能對好目標焦點調好然後拍攝(或許會說為何不將相機固定在腳架上呢?荷花池邊的小堤沒辦法放腳架)。
還有一項額外的收穫,原先在 D610 不能用的假電池,現在可以用了,可以接所有 5V 2A 輸出的行動電源,飛樂、華碩、TOMO 都可以。但要注意,相機開機前要處於「拍攝相片」模式,若要錄影,開機後再切換。
最後,只能說,就是這台 Z6 了(握持稱手又不重),SONY 系列就讓女兒接手。特別喜歡它拍攝完後,回到家裡,連上家裡的區域網路,把連線到 PC 開啟為 ON ,便能自動將拍攝好的照片上傳到電腦裡(jpg 或 NEF 都可以,只是 NEF 要傳較久,因此在「檔案傳送設定」的地方可以改成僅傳送 jpg 檔。影片檔不行,只能用讀卡機或所附的連接線直接連電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可以留下意見,但 Luke 可能無法馬上回覆,尚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