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3日 星期一

ZWO ASI533MC-Pro+ Celestron C90 Mak 的對焦練習

2020.11.22

老天爺特別喜歡作弄人,今晚要後製,沒準備拍,結果深夜上頂樓抽根菸時,天空比前一晚黑,連獵人的腰上那柄劍,肉眼可見!這還是在光害重災區呢!(這有可能是因為隔天要上班,怕星期一症候群,早早關燈睡覺的關係嗎?

天氣轉涼了,半夜的溫度足夠把冷凍相機的溫度降至 -10℃,拍了暗場,因此能夠來後製前一陣子同樣溫度拍攝的影像。

後製完成!


拍了五十幾張曝光 90 秒的影像,最終只有 26 張勉強可以拿來疊圖,後製過程中頻頻出現狀況,最後還是完成一張感覺髒髒的影像。

結論是 AZ-GTI 的回差問題沒有解決前,大概是不可能用這支望遠鏡。

2020.11.21

一樣是理想的輕量級配備組合,今天天氣還不錯,使用[[Celestron C90 Mak]](Amazon 購買,含運約台幣五千)拍攝,同樣地, [[ZWO ASI533MC-Pro]] 也加了STC 寬帶光害濾鏡:


目標馬頭星雲:


C90 馬卡天文望遠鏡,焦長 1250mm 搭配一吋的[[ZWO ASI533MC-Pro]]冷凍相機,換算後相當於 3375 mm ,只用 120mm 的導星鏡,先測試曝光 300 秒,不行,再用 180秒,拍了幾張還是不行,最後以 90 秒,還算可以。

雖然半夜,氣溫也不低,只能以 -5℃ 拍攝。

拍攝流程

  • 晚上大約十點半,天空不錯,上樓試 [[ZWO ASI533MC-Pro]] +[[Celestron C90 Mak]]的魚骨板對焦練習

極軸校正

  • 影響極軸校正的廣告燈已熄,順利校正:(器材的所有連接線要先連好,開啟 [[AZ-GTI星野赤道儀]]的電源並啟動 GSS Server,因為沒有手柄,校正步驟中的找旋轉中心需要以 GSS Server 來驅動 [[AZ-GTI星野赤道儀]] 
    1. 調整微動雲台將北極星移到程式算出的北極星位置

    2. 「啟動監控」後開始微調,讓圖中方形綠色圖樣與紅色極點重合。這個步驟就算使用微動雲台還是有點困難,要是 [[AZ-GTI星野赤道儀]] 是架在自由雲台上,絕對不可能調好的。

    3. 確認極軸點後,還需要點選 GSS Server 的 Set Home 來設定零位。

對焦

  • 以五車二來對焦練習,Slew 過去後,Gain 400 曝光 10秒,先拍一張—-沒看到半顆星,但隱隱約約可見幾顆的輪廓:

  • 雖事先已在室內以遠方大樓大致對過焦,但實際要對焦星星沒那麼簡單的,只能一點一點的調(省略中間調整過程

  • 總算調到看起來是星點的樣子,這樣才能進行 Plate Solve ,不然 ASTAP 很容易就解析失敗。

  • Plate Solve 的設定也是 Gain 400 曝光 10秒

  • 由於已大致對好焦點, Plate Solve 也很順利

  • 五車二來到視野中心

  • 由於五車二有點亮,把曝光降到 5 秒,並以 1:1 顯示

  • 現在可以把魚骨板(Bahtinov Mask)放到鏡子上,拍攝一張影像,並以 1:1 顯示,然後使用 Bahtinov Grabber 來量測—-竟然 Focus Error 只有 0.02 Pixel


    註:上述 Bahtinov Grabber 量測的結果雖然好像很準確,但實際還是有點問題,因為我用的魚骨板並非標準式的,早期在淘寶買的:【梦天改机】对焦鱼骨板高精度双线铝合金鱼骨 固定直径110-150-淘宝网,有可能造成 Bahtinov Grabber 的計算誤差,上圖中的五車二看起來就覺得有點大

開拍

  • Sky Atlas 找到馬頭星雲,然後 Slew 過去

  • 由於已對好焦, Plate Solve 很快就解析成功

  • 切換到 PHD2 做 Calibrtion ,實在不行(大概在做時把電子極軸鏡的蓋子裝上去造成的

  • 重做 Calibrtion,還算可以,然後開始 Guiding

  • 試拍一張 Gain 101 曝光 300秒的影像(因為 [[Celestron C90 Mak]]的光圈只有 F15,又加了光害濾鏡,需要較長的曝光時間),但導星下還是不行([[AZ-GTI星野赤道儀]]的回差太大了

  • 可能還是需要做個 Guide Assistant 吧

  • BackLash 依舊難看

  • 將導星曝光進一步調成 0.5 ,狀況稍為改善了點

  • 試拍一張曝光 180 秒,還不錯

  • 1:1 顯示也很好

  • 於是設定拍攝計畫:單張曝光 180 秒,拍攝 80 張;拍完第 3 張,一看不行

  • 第 4 張沒問題

  • 拍完第 6 張,又不行

  • 決定更改拍攝計畫單張曝光 90 秒,拍攝 90 張,順利的話,凌晨兩點前結束:

  • 拍攝過程中的導星曲線,由於回差的影響,焦長 3375 mm(1250X2.7)曝光 90 秒大概是極限了

但天不從人願,凌晨一點上頂樓檢查拍攝情形,抬頭一看—-滿天雲,這時正在拍第 55 張(不曉得雲在何時佈滿天空,所以可用的影像是會少於 54 張),只得趕緊下樓再拿了 iPad Pro 拍平場(亮度調到一半就能順利拍攝),然後收拾器材提前結束。

後製

  • 由於[[Celestron C90 Mak]]光圈太小(F 15),加上曝光時間又短,單張檢視看不到馬頭星雲,所以先上傳一張至Astrometry.net以獲得 Pixel scale 的數據:
  • 再以 Stellarium 模擬確認沒問題:

  • 第一個碰到的狀況是 SubframeSelector 無法成功

  • 經過一番嚐試,54 張影像在刪掉41 張之後的(大概是這時天空已佈滿雲了)才算過關,經過權重計算,再去掉兩張分數低的,剩 38 張用來疊圖:
  • 第二個狀況是 StarAlignment 無法成功

  • 花了一個多小時調整各個參數也不成功,試著把 Reference Image 換別張試試看(前面的測試都是選權重分數最高的,但 1:1 看時,這張的星點並不夠圓),最後找到一張分數並不高(把 Blink 請出來,一張張檢視,過程中刪掉了 7 張星點抖動較嚴重的影像),但星點最圓的做為  Reference Image,各項參數調回預設值,這才算過關,但也有 5 張還是失敗
  • 第三個狀況是無法執行 EZ Deconv:星點太差,無法產生可以用的 PSF 影像,參數怎麼調都沒用:

  • 以上三種狀況都是之前從未碰過的,造成的原因應該就是 AZ-GTI 的齒輪回差,這點不克服,就無法有更長時間的曝光,這隻鏡子大概就無法在 AZ-GTI 上使用。(Cem25P 當然是沒問題,但既然用了 Cem25P 就不會去用這支鏡子,就是要配合  AZ-GTI 整組器材才夠輕。
  • 由於總曝光時間不夠,加上天空也不是很優,無法得到較佳的訊噪比,後製時總共做了兩次降噪才得到文前的最後成品,雖然很差,但至少這支便宜的馬卡鏡還能把馬頭星雲在光害重災區拍下來,或許解決 AZ-GTI 的齒輪回差讓曝光能夠達到單張 300 秒,說不定就能得到可以接受的影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可以留下意見,但 Luke 可能無法馬上回覆,尚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