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電腦相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電腦相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3月22日 星期五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多了一台 Win11 電腦

2024.03.23 已從 22H2 更新為 23H2
所以要使用 Copilot 不用再開啟 Edge 

偶然在 YouTube 看到這支影片:AI 上字幕教學|OpenAI Whisper 教學|免費自動字幕 (逐字稿) 生成軟體 WhisperDesktop - YouTube,加上之前 Luke 的休閒筆記: 如何為聽不懂的英文影片加上中英文字幕,製作的中英字幕也不甚滿意,經過幾年的進步及變化,再度興起了重新製作的念頭。

由於 WhisperDesktop 必須在 windows 下 Run,有點麻煩,找到這篇文章:WhisperDesktop 完全免費的 AI 影片、語音轉字幕工具,還提供翻譯功能 - 電腦王阿達裡面提到 MacWhisper 透過 AI 來幫你語音轉文字的免費工具,基於 OpenAI Whisper - 電腦王阿達,於是下載來玩玩看:免費部分功能很陽春,只能使用 Small 的模型,要翻譯還得去註冊 DeepL,取得 api Key,想想就算了(好在現在很懂得網路削錢的方式,先讓人免費訂閱,到期後自動續訂,沒在用也會繼續扣錢,所以即使才剛免費訂閱了 DeepL ,有一個月免費期,也趕緊取消訂閱)。Mac 下既然不好用,矛頭只好轉向 Windows 了。

之所以先從 Mac 開始,主還是配備的較佳的關係,用的是 Mac mini 2018 3.2 GHz 6核心Intel Core i7 32 GB 2667 MHz DDR4, 其他有 Mac mini 2009( 冰起來,留作記念)、 Mac mini 2011 (已全機改成 Linux mint)、 Mac mini 2012(16G Ram 512GSSD,內已分割成容量較小的 Mac OS 及 300G 的 Windows 10 —花錢訂購了序號合法授權,算是當成 WinPC 在用)。

所以先從這台當成 WinPC 在用的 Mac mini 2012 開始,沒想到竟然無法開機,試盡了各種方法都不行,猜測大概久未用,電源供源器壞了(電源鍵按下後指示燈不會亮。送修嗎?實在少用,要不是這次要跑 WhisperDesktop ,才會想要拿來用。算了,放棄,也不送修。

再回頭考慮 Mac mini 2018, 512G 的 SSD,整理一下還有約 180G 的容量,或許使用 Boot Camp 割出 80 GB 給 windows 用,執行後竟然不給分割,用磁碟修理工具修理後一樣不行,只得放棄。

最後的殺手鐧—控制赤道儀的 win10 小筆電,結果因為規格太差, WhisperDesktop 不給執行!

目前的一些外接 SSD 都各有用途,只有 Luke 的休閒筆記: JEYI Thunderbolt 3/4 /USB4 SSD外接盒+Gloway 弈 PRO 2T M.2 PCIe 4.0 SSD 入手 這個用來當成 MAC OS 備用系統碟可以拿來用,等不需要 WhisperDesktop 後再灌回來(也不麻煩,耗時也不多)。

找到之前就看過的影片:How to install Windows 10 “Boot Camp” on a Mac External Drive the EASY way! (2020 edition) - YouTube 準備把這顆 2T 的外接 SSD 全部灌成 Windows 10 ,影片看到一半的過程,也就是去下載 VMWare Fusion :Download VMware Fusion | VMware,看到如下圖:



個人使用就不用下載 Fusion 13 Pro 30天免費試用版,改申請合法、沒有期限、免費的 Fusion 13 Player,因為如此就可以不用把 2T 的外接 SSD 全部抹掉,還能繼續保有MAC OS 備用系統碟,只要割出約 300G 給 Windows 用就可以了。

很簡單地就把 Windows 10 的虛擬機灌好了(這是已升級 windows 11 後的大小


然後把下載回來的 WhisperDesktop 及要處理的影片以 Drag & Drop 從 Mac OS 拷貝到 Windows 裡。

會選用 VMware Fusion 虛擬機的原因是因為它支援了 eGPU !!!而且 WhisperDesktop 支援 GPU 處理

  1. 這圖還能看到它支援 Medium 的模型,不像 MacWhisper 免費版只支援 Small。也試過 Large 的模型,實在太慢了,也只能放棄。

  2. 這張圖可以看出用上了 AMD RX580 的 eGPU 

至於處理的效率(處理同一支影片):

  1. 打開 eGPU:約 35 分鐘的影片,花了約 13 分鐘處理完畢。

  2. 未開 eGPU :連啟動虛擬機都變慢了,更別說跑 WhisperDesktop ,同一支影片的處理實在太慢了,沒有耐心等它處理完,就用底下三張圖來說明(看時間與進度條第三張是提前中斷後的處理時間,處理的進度如第二張圖):




    關於 WhisperDesktop 的使用,有一點很奇怪的地方,如下圖:

    它也有翻譯的功能,英文影片可以翻譯成中文字幕,但圖中這個 Translate 很奇怪,不勾選才會翻譯成在 Language 所選的語言,勾選才會輸出英文字幕。

把該處理的影片都處理完後,這才來做 Windows Update,更新完畢,照理說給虛擬機的規格應該能跑 windows 11 才對,怎麼一直出現說這台電腦不適合,電腦健康檢查後說未啟用 TPM 2.0 ,於是上網查到這篇文章:为 VMware Fusion 虚拟机添加 TPM 2.0 模块,安装 Windows 11 - 小众软件 ,照著做完,再次執行電腦健康檢查:


現在虛擬機已符合 windows 11 的要求,而且說這台電腦可以免費升級 windows 11


再次執行 Windows Update 就可以下載了:


升級 windows 11 成功(左邊中間的VMware Fusion Menu 可以說明這是 VMware Fusion 虛擬機):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多了一台效能不差的 Win11 電腦:


由於 WhisperDesktop 的翻譯實在不怎麼樣,所以只好選擇輸出英文字幕,約略對照後,發現都蠻精準的。由於自己英文讀的能力還可以,聽、寫、說就不行,這樣有了英文字幕的影片倒也問題不大,但總是覺若能翻成中文該有多好。

也知道不少線上的字幕翻譯,免費的大概都是用 Google 翻譯,這種機翻讀起來還是很彆扭,早期在上一些國外的天文論壇時也常用,但一定得修改後才能發出去。後來使用 ChapGPT(免費的 3.5 版),幾乎都不用修改,因此進一步找到了這篇文章:Subtitle Translator Electron 簡單好用的 ChatGPT 翻譯字幕工具,支援 Windows、Mac - 電腦王阿達 ,因為可以支援 ChapGPT,所以去下載了 Subtitle Translator Electron,並在 ChapGPT 製作了一個 API Key,想要測試看看,結果已過了免費期不能使用。想想自己英文讀的能力也還可以,翻譯成中文字幕就先打住。



由於自己很少玩遊戲,也不曉得這樣的虛擬機效能算是什麼等級,就去下載 了 NovaBench v5.5.0 與 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兩款,各自分別測試了三次(調整螢幕解析度及設定 CPU 核心的數目):

  • NovaBench v5.5.0

  • 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註:

  • 調整螢幕解析度:原先在 Mac OS 使用 2560*1440 , VMware Fusion 虛擬機也會跟著調整成合適的解析度及字型大小;第一次的測試為 2560*1440 ,第二次測試為 1920*1080:

  • CPU 核心的數目:Mac mini 2018 為 3.2 GHz 6核心 Intel Core i7 ,最初的設定也是給虛擬機 6 核心,後來在相關論壇看到有人說要設為 N-1 個才能得到最佳效能(N為 CPU 的核心數),可參閱:Solved: Re: eGPU not being utilised within VMware - VMware Technology Network VMTN 及 Solved: Re: eGPU for performance increase inside of VMware… - VMware Technology Network VMTN,因此把給虛擬機的核心數從 6 改為 5, 在 2560*1440 下做了第三次測試,可以得到比第二次 1920*1080 6 核心更高的分數
  • 測試軟體無法測出系統有 GPU,但看了如前述相關論壇的說明,版本 12 以上已支援 eGPU , VM 會直接與 Mac OS 用 Metal 溝通,所以掛了 eGPU 效率大增(這可從使用 WhisperDesktop 可以得知),但不會在虛擬機顯示有 GPU 的存在。
  • 目前 VMware Fusion 13 還沒有支援 Direct 12 。

2023年12月1日 星期五

Linux Mint 安裝在 Mac mini 2011

在前篇:Luke 的休閒筆記: JEYI Thunderbolt 3/4 /USB4 SSD外接盒+Gloway 弈 PRO 2T M.2 PCIe 4.0 SSD 入手 知道 Mac mini 2018 無法發揮這只 SSD 外接盒的全部實力後,曾起心動念也購入如影片中博主的 M2 Mac mini 丏版,想想也是, Mac mini 2018 還真有點舊了……

一天,如往常地看看YouTube ,首頁的畫面裡 Google 演算法推出的的 12 支影片(每次只是看看 12 支裡是否有想看的才點進去,沒有就略過),被Ubuntu 23.04 穩定版正式發表! 強悍的免費開源系統,安全、流暢,功能豐富,低配電腦也能跑的快速! ! | 零度解說 - YouTube 這支吸引,似乎簡單又快速,可以把之前收在防潮櫃裡的 Mac mini 2011 ( RAM 8G 與已換成 512 G SSD的系統碟) 拿來試試:

Ubuntu 安裝

輕而易舉,不用一個小時就把 Ubuntu 安裝好,過程中 WI-FI 也都能很順利運行,安裝後確實讓這台老舊的 Mac mini 2011 起死回生,裝好 Chrome ,瀏覽多個分頁也能非常滑順,又能安全更新,頓時對購入 M2 Mac mini 丏版的想法澆了一盆冷水。現在 Mac mini 2018 還很好用(有AKiTiONode 外接顯卡轉接盒+微星RX580 ARMOR 8G OC 組成的 eGPU ,跑 Final Cut 還行),未來真不行了,也能再安裝 Linux,這樣又能再撐個幾年。

manjaro 安裝

過了一陣子,又跳出世界排名前3名的Linux桌面系統,快如閃電!立馬讓老舊電腦變廢為寶 | 零度解說 - YouTube,看了其中的 manjaro 介面簡單乾淨。很快,同樣不用一個小時系統就安裝好,只是碰到的情形與網上做的功課情形剛好相反, Ubuntu 的 WI-FI 很順利,系統安裝階段就把 WI-FI Driver 一併裝好,反而是 manjaro 裝好後沒有 WI-FI ,只好先放著。

過了幾天,找出網路線以有線連結,能連網後,再以做的功課找到的方法,如下圖:

才順利把 Wi-Fi 裝好。
也就順便來把中文輸入搞定,沒想到搞了一個多小時也沒能弄好。安裝個全新系統也不用一個小時,想想,就換回去 Ubuntu 好了。

Mint 安裝

就在把 Ubuntu 的 Image 檔重新下載快完成時,想起了 切勿錯過這個幾乎接近完美的免費開源系統! Linux Mint | 零度解說 - YouTube 這支影片的介紹。既然 Ubuntu 與 manjaro 都安裝過,就換個口味,改安裝 Mint。

但是,沒有 Wi-Fi 。因為 Mint 的介面與 Windows 很相似,所以從 System Settings ->Driver Manager 發現原來 bmwl-kernel-source 沒有啟用,啟用並套用後就有 Wi-Fi了,接下來一樣,不用一個小時就把 Mint 安裝好。


重新開機後,一切正常,但就是沒有 Wi-Fi,從 System Settings ->Driver Manager 得要再插入 Mint 安裝影像檔的隨身碟才能找到 bmwl-kernel-source:


但在套用後並沒有如安裝過程一樣 Wi-Fi 就順利啟動,而是出現如下的畫面:


只好再把已經收好的網路線再拿出來,連網後才能順利安裝:



重新啟動後自動連線家裡的Wi-Fi:

接下來 Google 把如何截圖搞定:


睡眠快捷鍵的設定(這裡設定 F12 鍵來快速進入睡眠):



最後就是不可缺的中文輸入(主要是倉頡輸入

安裝好倉頡輸入法後,順便輸入做個測試—-怎麼顯示的都是簡體字


而且繁體的「體」,倉頡碼輸入沒錯啊!只能用新酷音輸入,這也太麻煩了吧!


只好再次 Google,找到方法並安裝了fcitx5-table-other,顯示繁體沒問題了,但是「體」還是無法用正確的 BBTWT 輸入:


Ctrl+Shift+F 可以繁簡切換顯示,在測試的過程中,偶然發現在繁體模式時,倉頡要輸入「体」時,顯示的竟然是「體」,也就是說要使用倉頡輸入「體」,倉頡碼要輸入 ODM ;若要輸入「体」這個字,在繁體模式下是沒用的,要切換到簡體模式,再輸入 ODM 才可以。

真是非常奇怪的倉頡輸入法,猜測它的核心應該是簡體的關係,雖然安裝了fcitx5-table-other 也沒用,勉強可用,就不再深入了。


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JEYI Thunderbolt 3/4 /USB4 SSD外接盒+Gloway 弈 PRO 2T M.2 PCIe 4.0 SSD 入手

 被這支影片騷到:最廉价Mac mini2T雷电硬盘升级方案 898块秒杀苹果原装 - YouTube ,於是上淘寶採購:

  • JEYI佳翼USB4硬碟盒nvme固態硬碟盒M.2移動40G雷電3筆電SSD盒子-淘寶網:直接下訂 RMB 399 內含渦輪風扇的 Pro 版,盒內還附了散熱片,問了店家,雖然有風扇,貼上效果會更佳。果然,使用 Disk Speed Test 連續跑個十幾分鐘,摸外殻也只是溫溫的,至於風扇的聲音不大,夜深時注意聽才聽得到,算是可以接受。盒子的做工很精緻,拿在手上把玩真是愛不釋手,是手頭上的所有外接盒顏值最優的。
  • 光威(Gloway)弈PRO 旗艦版512G 1T 2T固態硬碟M.2 PCIe 4.0-淘寶網:買了 2T ,價格 RMB 599(寫這篇時價格又漲了,現為 619, 雙 11 下訂果然比較優惠

    2023.11.11 下訂,走官方空運經濟集運,想說反正集運,又加了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等買的東西從北京、廣州、福州、紹興、山東,都送到上海集運倉,再空運到台灣,終於在 11/22 中午到貨,2T SSD 安裝上外接盒後,馬上開始了一系列的 Disk Speed Test(順便測試手上的所有 外接SSD):
  1. Mac mini 2018 內建 512G SSD 接 TB Port

  2. JEYI 外接盒+Gloway 2T SSD 接 TB Port

  3. 創見 TS960GESDC 接 TB Port

  4. 創見 TS960GESDC 接 USB Port,讀寫速度竟然比接TB Port慢了許多,尤其讀取幾乎慢了一倍:

  5. 創見 TS2TSJ25C3S 接 TB Port

  6. 威剛 SC680 240GB 外接式固態硬碟SSD 接 TB Port(格式化完尚未寫入資料的空硬碟

  7. 給 ATOMOS Ninja Flame用的 SanDisk Ultra 3D SSD 250GB 2.5吋 SSD(外接盒為 ATOMOS Ninja Flame 附的)接 USB Port

  8. 舊 HP 筆電換下來的 500G 傳統硬碟(外接盒為 ATOMOS Ninja Flame 附的)接 USB Port

  9. JEYI 外接盒+Gloway 2T SSD 接 TB Port,做為開機系統碟的寫入速度竟然變慢了:

  10. 以內建 SSD 重新開機,JEYI 外接盒+Gloway 成為外接硬碟,重新測速,變得正常,寫入速度恢復原有的水準:

測試結果分析:

  • JEYI 外接盒+Gloway 2T SSD 與 Mac mini 2018 內建 512G SSD 速度差不多,只有寫入較快一點而已,沒有影片測試的數據那麼優,原因可能是 Mac mini 2018 的規格有點老舊了:

  • 依這篇文章:教你檢查Mac SSD壽命與健康度,用macOS終端機即可查詢 - 瘋先生 測試了Mac mini 2018 內建 512G SSD,健康度還不錯,加上從內建 SSD 開機轉換到外接 SSD 開機,每次 Apple ID 都得重新登入,反之亦然,有點麻煩,所以還是以 Mac mini 2018 內建 512G SSD 開機,JEYI 外接盒+Gloway 2T SSD 只好當成備份的系統兼工作碟(畢竟是 2T的容量加上又有著比原先做為工作碟的創見 TS960GESDC 有著更快的讀寫速度)。

  • 這次的測試最不可思議的是威剛 SC680 240GB 外接式固態硬碟SSD 竟然還比舊 HP 筆電換下來的 500G 2.5吋筆電硬碟寫入還慢,且慢得離譜,只有讀取還可以,這篇文章裡有當初購買時的截圖:Luke 的休閒筆記: 升級 2018 Mac Mini:Windows 外接硬碟 + eGPU + PSVR連接(不需 PS4)搞定,只能說威剛的產品以後不碰,這顆 SSD 只好拿來存不會再變動的資料。

註:

照著影片中的長按電源鍵的步驟在外接 SSD 灌新系統—-無效,試了好幾次都一樣,查了之後才知道,原來影片博主用的是 Apple 晶片 的 Mac mini,而我的是 Intel 處理器的 Mac mini 2018,所以要如:如果無法從「macOS 復原」啟動電腦 - Apple 支援 (台灣) 這篇文章所說把Mac 開機並立即按住 Command(⌘)-R,後續就能如影片把系統安裝到外接 SSD 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