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帶著毛孩台東鹿野行(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前言

毛孩是在台南的浪浪別哭領養的「貝多」,現在約兩歲半。其實早在三月份就著手規劃五月時帶著貝多環島旅行:

旅館(均為竉物友善)都訂好且付款,結果在 2024.04.03 花蓮發生大地震,蘇花公路中斷,太魯閣也不能去了,只好將所有旅館退訂;之後又颱風頻仍,直到這次的鹿野總算成行(差點又要被颱風攪局,而四天三夜不太過癮,還想再多延一天,卻聽到又有颱風要來,只好按原定計畫回台中

11/11~11/14 去台東鹿野,住這間民宿(FORD Focus Active 的 ACC 讓我開這麼遠的距離不會太累):

  • 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SONY FE 20mm F1.8 (拍了兩張 Affinity Photo 後製):

  • 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Batis 135mm F2.8 :



  • 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Batis 135mm F2.8 (拍攝手法是用低角度,後製就是把車牌號模糊掉 XD):

    註:
  • 老闆不接散客,我們是他早先在知本開民宿的老客人,可以算是朋友才接待的。
五色鳥包棟民宿:
臉書:https://rink.cc/ctde5
LINE:https://rink.cc/ll2iq
官網1:https://colorful-avian-villa.com/
  • 早前三月的環島旅行規劃並未將五色鳥包棟民宿納進來,是因為不想破壞老闆的包棟經營,至於這次的鹿野行是受到民宿老闆的邀約才規劃平日時入住。

攜帶的器材

原廠鏡頭及 + FTZ(一代)一顆都沒帶,只帶了如下的幾顆需要轉接的鏡頭:

  • SONY FE 20mm F1.8G
  • Contax G 35mm F2
  • Zeiss Batis 135mm F2.8
  • Pentax FA* 85mm F1.4
  • 飛宇 A2000 三軸穩定器(一直放在行李箱中,帶心酸的

四天三夜的行程,結果只有用到如下兩顆鏡頭(要開車,又帶毛小孩,手動對焦就不用想了,錄影的部分全部靠這顆 SONY FE 20mm F1.8):

  • 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SONY FE 20mm F1.8
  • 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Batis 135mm F2.8

行程

2024-11-11

  • 早上八點半台中出發走國一
  • 仁德服務區休息,人與毛小孩都需要上個廁所
  • 位於屏東靠海的品味軒休息站午餐(也就是全家的微波食品,可以在臨海的廊道坐著吃,每次去台東都會在這裡午餐
  • 台九遇到愛(南迴藝術季):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Batis 135mm F2.8


  • 華源海灘(本來要去金崙海灘,到了之後找不到停車的地方,只會短暫停留,收費的就算了)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SONY FE 20mm F1.8

  • 全聯福利中心台東新生店:買鮮奶(帶了奶泡機,早上喝拿鐵用)及蛋(電鍋蒸後混乾糧就是毛小孩的早餐);這次的行程承蒙老闆的友情接待,讓我們搭伙了三份早餐及三份晚餐,午餐則是出去玩時自理。
  • 去民宿途中順便在中油馬蘭站加滿油。
  • 下午四點多抵達五色鳥包棟民宿。
  • 晚上一直下著雨,由於去之前已先查過這幾天的天候不佳,所以帶了播放器追美劇「人生複本」。

2024-11-12

  • 在民宿用完早餐,大概九點多出發,走197縣道(事先詢問過民宿老闆 197 的路況好走才決定的)前往富岡的特選海產午餐(女王因蔣勳的介紹一定要去吃
  • 途中看到利吉惡地地質公園的告示牌,不在計畫中,而且也下著雨,停下來拍個照就走了:

  • 富源觀景平台短暫停留(有停車場;使用 Google 地圖導航,或許由於 GPS 精確度的關係,還彎進去旁邊的一處民家):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SONY FE 20mm F1.8

  • 抵達特選海產(先下車詢問是否能帶狗進去午餐,確認可以後才去停在餐廳斜對面的停車場),老婆心心念念要吃的龍蝦米粉竟然沒有,只好點了其他菜,都不錯吃。
  • 天氣不佳,隨時會下雨,所以狗狗穿著雨衣,午餐完就順道去附近的小野柳(以前也來過,現在停車要收費了):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SONY FE 20mm F1.8(這張狗狗是繫著牽縄的,P 掉了,天空的部分在 Affinity Photo 裡做了 Tone mapping

  • 拍攝比較靠近狗狗,所以這張沒有繫著牽縄:

  • 上次颱風打上岸的漂流木仍有不少:

  • 帶著毛小孩當然一定要去附近的加路蘭,有大片草地可以讓狗狗盡情地奔跑(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SONY FE 20mm F1.8, 手持,開 Auto 模式,雖然是轉接的方式,追焦還可以。相機錄影格式為 4K 60 FPS,以 Final Cut 剪輯,沒有進一步調色,除了狗狗奔跑把速度降為 10% 成為慢動作外,其他部分均調為 50% ):

  • 回民宿走台 11 轉台 9 ,再走東 33 鄉道,途中用 Google Map 找到一家柑仔店便利商店買些零食,還特別買了台東才有的乖乖,不然晚上追劇時會肚子餓。

  • 晚上仍然下雨,繼續追劇…

    2024-11-13

  • 今天的天氣不錯,早上從民宿這裡還能看到鹿野高台的熱氣球升空,相機放在車子行李裡,懶得拿就沒拍下來。
  • 民宿各個房間的 View 都超優的,吃完早餐拿著相機+腳架到二樓的房間(因為是平日,沒有其他房客),當然要拍攝多張做 HDR(每個房間都各拍了六張)。或許是不夠專業,也或許是年紀大了,眼力不行,透過相機的小螢幕看時,沒注意到玻璃的反光,這其實能用偏光鏡(我有帶呢!)可以消除掉(後製無法處理反光,至少是我不行)。



  • 連樓梯間的 View 也很優:

  • 十點多出發前往大坡池,半小時就能到, 快到時 Google Map 導的小路竟然碰到道路中斷,多繞了一段才到達大坡池停車場,這裡也有一大片草地,但因為前一晚下雨,大部分草地都是泥濘,初時沒注意,白色步鞋及杏色運動褲都弄髒了,狗狗的四隻腳像是穿了黑色鞋子,好在公廁有洗腳池可以沖乾淨,所以只能讓狗狗在較乾的草地散散步(一樣是手持錄影) :

  • 在腳架上拍攝三張於 Affinity Photo 裡 HDR Merge 並做了 Tone mapping:

  • 手持拍攝了五張於 Affinity Photo 裡 HDR Merge 並做了 Tone mapping,用的是 20 mm 的鏡頭,周邊變形還蠻嚴重,所以也做了透視調整:

  • 在悟饕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外帶便當(一些蔣勳介紹的名店剛好都週三公休 Orz),然後到鹿野神社午餐:


  • 從大坡池去鹿野神社的途中, Google 地圖導航經過北三路(台東龍田綠色隧道),因為平日沒什麼車,於是車停在路旁,站在路中間手持拍攝多張,然後在 Affinity Photo 裡 HDR Merge 並做了 Tone mapping。(附近還有桐花大道,這是事後看 Google 地圖才知道的
    • 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SONY FE 20mm F1.8 

    • 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Batis 135mm F2.8 

  • 午餐完後前住鹿野高台,太陽很大,草坡又長,熱又累,手持錄影實在不穩,影片只好草草剪輯了事,做個記錄:

  • 這一大片草地我獨享:


  • 民宿離這裡不到十分鐘的車程,要是長期住,可以每天帶狗狗來這裡盡情奔跑。
  • 下午不到四點就回到民宿,閒著也是閒著,拿著相機手持拍攝民宿周圍環境的全景:

  • 可惜這次去天氣不佳,不然拍星星會是個好地方。光害少,民宿有塊台北草大草坪(貝多超喜歡在這裡滾,每天早上在民宿旁的石子路便便完就要來滾上一滾,每次都爽到啍出來),面向東南方,剛好是拍星的絕佳方位,這張全景就是面向東南方拍的(原圖遠山的細節 1:1 下能看清楚,不曉得上傳 Google 後還能否保留)。
  • 風景實在不錯,忍不住一直拍,又拍了兩張全景(每張全景圖都是拍了十張影像再後製而成):


  • 晚上沒下雨,本想拍個有著星空背景的民宿景觀照片,可惜雲多,偶而只能看到西邊中央山脈上的超亮金星,東邊的木星也偶而露一下,加上農曆十三的月亮也蠻亮的,只好放棄拍攝,回房把美劇「人生複本」九集全部追完才去睡覺。

2024-11-14

  • 吃完早餐,收拾好行李約九點出發回家。
  • 途中在雙流的 7-11 稍作休息。
  • 回程走國 3 ,因為要在東山休息站午餐,這是竉物友善的休息站,老婆對於能夠吃到周氏蝦卷及永記魚丸讚賞不已。
  • 回到台中剛好可以去福科路的光凰加油站加滿油並免費打臘洗車。

結論

  • Zf 就當成底片機用了,雖然有三軸穩定器,安裝麻煩又重,錄影還是算了。
  • 雖然有 Nikon F100 ,裝了一卷 ISO 100 的底片剛好拍到半卷(18張)就止住了,雖然 F100 也是一台準專業機,有時真拿起來要拍,即使裝的是 Sigma 50mm F1.4 ,沒有防手震,無法 Auto ISO ,也不能用閃光燈手上的Nissin 閃光燈都是支援 iTTL ,F100 是 DTTL 無法使用 TTL ,只能 M 模式 ,那就需要閃光測光錶,拍小孩或毛孩怎麼有可能!),光圈調到 F1.4 在室內幾乎都是曝光不足,等這卷拍完(室外好天氣時),F100 大概就只能進防潮櫃冰起來。
  • 目前用的是 1.10.8 的 Affinity Photo 無法讀取 Zf 拍攝的 NEF Raw檔,這可以使用 Adobe DNG Converter,將 NEF 檔案轉換為 DNG 格式。( 1.10.8 的 Affinity Photo 已經夠用了,不想再花錢升級多一些不會用到的功能

構想

Zf 支援像素位移,因此想到或許可用此功能來翻拍底片,這樣就可以得到高畫素的翻拍影像,找時間再來試試,看看成果會不會比較好。

附註:去台東要注意的事項

民宿老闆的提醒,要看完底下這則新聞:

「外二車道」交通陷阱題 誤闖紅燈收罰單仍被法官判繳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一般這種設計應該最左邊的車道是左轉用的,明顯就是設陷阱。


2024年9月20日 星期五

天文攝影控制筆電升級 Dell vostro 14-5480

2024年9月19日

由於把 Dell vostro 14-5480 原始出廠的 256G SSD 換成 512G,若只是用來跑 Windows 10(還不能升級 11 呢!)太浪費了,加上之前在 Mac mini 2011 安裝 Linux Mint 的經驗,老電腦有了 Linux 的加持,效能可以提升不少,再詢問了 ChapGPT ,安裝 Linux Mint 後,對於 Dell vostro 14-5480 內含的 NVIDIA GeForce 830M 驅動程式也沒問題,於是決定再安裝 Linux Mint 成為雙開機系統。

一開始太大意了,竟然把筆電裡的 Windows 10 給刪除了(這裡面可是有花了許多時間與心力設好的各項天文攝影軟體),512G 全部給了 Linux Mint !好在當初以 Clonezilla 做了整顆硬碟的影像檔備分在 NAS 裡,剛好可以來驗證還原後是否會有問題。

當初備份時大概不用一個小時,但是還原就慢得多,大概花了四個多小時:



確定還原後沒有問題!!! Clonezilla 的備份與還原是可以信賴的。

當初 512GB SSD 全部給了 C 槽,接下來分割硬碟空間:

  • 進入 Windows 10 的「磁碟管理」。
  • 右鍵點擊 C 槽,選擇「壓縮磁碟」來釋放空間,只剩最多約 200GB 可以給 Linux 安裝用。

因為硬碟分區表的問題,安裝時需要手動分區(初次做時就是「下一步」一直按下去才把硬碟裡的 windows 給刪掉),並自行指定空閒空間(就是前述壓縮出來未配置的 200G)作為 Linux 的 /(根分區)。

安裝完成後,按照 ChatGPT 的說明,Grub(Linux 的開機管理程式)應自動檢測到 Windows,從而實現雙開機。但實際並沒有,經過反反覆覆的測試才弄出來。總結一下,就是 Linux Mint 安裝好後,不要急著重新開機,先選擇「試用 Linux Mint」

  • 在安裝選項中,選擇「試用 Linux Mint」。

  • 在試用模式中打開終端並執行以下命令以安裝 Boot-Repair: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yannubuntu/boot-repair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y boot-repair
    
  • 安裝完成後,啟動 Boot-Repair,選擇「推薦修復」(Recommended Repair)。
  • 完成後,重啟電腦,應該可以看到 Grub 開機選單。

接下來就是安裝一些常用軟件:



然後加入倉頡輸入法,這個部分不管 ChatGPT 或是 Gemini 教的方法都是錯的,還是自行 Google 看別人寫的文章才找出來:老灰鴨的筆記本: 【Linux】LinuxMint 20.3 安裝/設定中文輸入法

再來就是在 Linux Mint 上設置指紋掃描器以進行登入(dell vostro 14-5480 有指紋掃描器),結果不管 ChatGPT 或是 Gemini 教的方法都搞不定,而且就算搞定也只能登錄一根手指,這個部分就放棄了,反正也不影響使用。

當然,好不容易搞好的雙開機系統,再請出 Clonezilla 把整顆硬碟的影像檔備分到 NAS 。

2024年8月21日

心血來潮想到或許也可以使用 Clonezilla 把辛苦設定好的各項天文攝影軟體備份到 NAS 裡(之前也用過 Widows 內建的備份方式,覺得不好用,就砍掉重來,畢竟只是要保有這些設定,萬一那天需要回復,又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不用再來一遍。

問了 ChatGPT 可行,但需要有線網路,Wi-Fi 太難設定,好在五個 Port的 ASUS 路由器還剩一個,不用一個小時就做完 Clone + Check,這樣就放心多了:




然後又想到Luke 的休閒筆記: 老器材新用法:以 YAMAHA RX-V371 + Macmini 2011 + Kodi 打造家庭影音媒體中心 也可以順便做個完整備份,有 Clonezilla 實在方便,不用 20 分鐘就做好了:



2024年8月12日

接收了一台 Ram 4GB 及 256GB SSD 的 Dell vostro 14-5480 筆電,電池膨脹要換,CMOS 電池沒電也需要換。想說 Lenovo 11 吋 小筆電也用好久了,就用來升級天文攝影的控制筆電,原以為windows 10 可以像 Mac 一樣,把使用者的所有資料轉移到新電腦中,雖然問了 ChapGPT 提供了幾個方式(不花錢的,要花錢的第三方軟體就不考慮了),但都達不到如同 Mac 的方式,無法把 Lenovo 11 吋小筆電安裝的程式及多年來的累積的經驗對這些程式的設定完整地轉移到 Dell vostro 14-5480, 要不是這些程式沒有 Mac 版,不然老早就放棄 Windows 了。

後來也使用 ChapGPT 建議的免費第三方軟體來把整個系統備份到 USB 隨身碟,然後以它開機再還原到新電腦,選擇了一個 ChapGPT 建議的 AOMEI Backupper Standard,花了不少時間把 Lenovo 11 吋 小筆電備份到 64G 的 USB 隨身碟中,再還原到 Dell 筆電,結果根本不行!!!浪費了不少時間,看來只能在 Dell 筆電上一個個程式重新安裝,想到就頭大,先暫時擱下來。

突然想到了有一台無法開機的 Mac mini 2012(可能是電源供應器壞了,也不值得再修了),當初是直接升級為 16G Ram(兩條 8G)及 512G SSD,或許可以拿來給 Dell 筆電用,於是詢問 ChapGPT 得到肯定的答覆。Dell 筆電記憶體只有單槽,最多就只能升級到一條 8G:


至於升級硬碟就麻煩多了,由於不想重灌 windows ,這次就使用 ChapGPT 建議的開源且免費的磁碟克隆和備份工具:Clonezilla ,把 Dell 筆電 Adata 256G SSD 裡的windows 系統整個備份起來,換了硬碟後再還原到新的 512G SSD:

Clonezilla 過程的畫面留個記錄:

進入 Bios 可以看到記憶體 8G,硬碟已升級為 512G:


上圖可以看到日期為出廠日:01/01/2009, 這是因為 CMOS 電池沒電了,在蝦皮找到帶線的 CR 1206 一顆 50元,由於線只有 5 cm不夠長,在不動鉻鐵下只好剪下舊的線來延長,用起來也沒問題:

同樣的,在蝦皮花了 1280 元買了一顆原廠電池(非公司貨喔 台灣DELL 不負責保固的 由我們保固3個月,筆電品牌商是不生產電池的,都會授權給協力廠商生產,只要授權廠商生產的電池在網路上都被稱為原廠,未授權生產的就稱為副廠 大廠通常由新普 順達 加百裕 代工 所以隨機電池不一定與另購電池同一家代工廠,如需公司貨建議到原廠服務中心購買 網路上不容易買到公司貨。以上為賣家的回覆,原來買個電池,學問這麼多),裝上後充電沒問題:

於此過程中,開著 Lenovo 小筆電,一邊把天文攝影需要用到的軟體一個個安裝好,每個器材的驅動程式也都要安裝,並對照小筆電裡的各項設定調整好,花了好幾天才完成(上圖中工作列右邊往左算 10 個都是天文攝影需要用到的,這還不包括看不到的各項器材的驅動程式)。

軟體都搞定這才發現硬碟容量怎麼還是 256G ?進入「磁碟管理」才知道有 250G 沒有用到,而使用「擴展系統分區」沒有用,因為中間卡著一個 868M 的分割區:


不太確定是幹什麼的,心一狠就刪了,這才能「擴展系統分區」:

偶然又發現這台筆電竟然還有 NVIDIA GeForce 830M:



安裝了驅動程式後:

而從這篇文章:How to Enable GPU Acceleration in Pixinsight | Telescope Live 去查到 GeForce 830M的分數為 5 分,比最低要求的 3.5 分還高一些:

加上一直都在 Mac 的環境下,始終與 CUDA 無緣,剛好就趁此機會來玩玩,於是也安裝了 CUDA ,等Luke 的休閒筆記: 目標:在昆陽停車場使用 Raspberry Pi 4 以 Kstar/ECOS 完成一次完整的拍攝流程 能拍攝到時,屆時再來安裝 Pixinsight。

開機時按 F12 執行 Diagnostics ,CPU 風扇出了問題:

在蝦皮找不到相同款式的風扇,好在淘寶還能找到,一對 CPU、GPU 的風扇 RMB 100,也不算貴,等到貨換上後,就是一台完善的筆電,雖然等級不是很高,對於當成天文攝影的控制筆電是綽綽有餘,話說它還有指紋登入呢!

2024.08.13 淘寶買的一對 CPU、GPU 風扇到貨換上後再執行 Diagnostics :

註:

賣家還附贈了起子、小刷子(清灰塵)、鍚箔紙封住散熱銅管與風扇接觸的地方(原廠出廠時都沒有)及用不到的一小包散熱膏。現在鍵盤上方(底下為散熱銅管)原先 RUN 一下就會發燙,現在長時間運行後也只是溫溫的,除了風扇能正常運作外,鍚箔紙封住散熱銅管與風扇接觸的地方防止漏風也提高了散熱效率吧!至於風扇的聲音也是不小,但只是與原廠差不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