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3日 星期日

RealForce 鍵盤入手及 Remap

2025年3月23日

突然想到 realforce r3 應該能夠支援 Mac 與 iPad 等多裝置才對,Google後,只找到日文說明書:R3HA11取説HBJP_カスタマー用

於是把第 3 ~ 8 頁截圖後上傳 DeepSeek 翻譯:


第 3 頁
功能LED 狀態模式(○:亮燈 ●:熄燈)
設定保存白燈依次亮起(之後熄燈)○●●● →●○●● → →●●○● →●●●○ → →●●○● →●○●● →…
APC 設定根據設定亮燈(之後熄燈)一括設定1(藍色) ○●●● 一括設定2(綠色) ●○●● 一括設定3(黃色) ●●○● 一括設定4(紅色) ●●●○ 個別設定1(白色) ○●●● 個別設定2(水色) ●○●●
電池警報(每10秒一次)紅燈閃爍(每10秒一次)○●●●
睡眠(電池耗盡)紅燈亮起(之後熄燈)○●●●
睡眠(電源開關)黃燈亮起(之後熄燈)根據最後連接的插槽號亮燈*1
睡眠(自動)黃燈亮起(之後熄燈)根據最後連接的插槽號亮燈*1
配對模式(選擇插槽等待)藍燈慢閃○○○○
掃描模式(插槽連接等待)配對等待:藍燈快閃 連接等待:藍燈亮起根據連接嘗試中的插槽號亮燈*1
連接中插槽確認藍燈亮起(之後熄燈)根據連接嘗試中的插槽號亮燈*1
電池電量確認黃燈亮起(之後熄燈) 15%以下紅燈亮起1% 以上 ○●●● 25% 以上 ○○●● 50% 以上 ○○○● 75% 以上 ○○○○
節能模式確認 / 設定切換黃燈亮起(之後熄燈)模式1 ○●●● 模式2 ○○●● 模式3 ○○○● 模式4 ○○○○
鍵盤佈局切換時白燈亮起(之後熄燈)A 面 ●●○● B 面 ●●●○
NumLock CapsLock ScrollLock綠燈常亮
插槽2 ●○●●
插槽3 ●●○●
插槽4 ●●●○
第 4 頁
注意:請參閱「電池注意事項」。
電源開啟後的操作
⇒ 自動連接至最後連接的設備。
⇒ 使用電池供電時,自動開始與配對插槽1配對。
使用 USB 線供電時,自動進入 USB 連接狀態。
第 5 頁
使用藍牙 USB 適配器時,請參閱藍牙 USB 適配器的說明書,確保藍牙功能可用。
  1. 開始配對
  1. 配對是指在本產品和使用的設備上註冊彼此的信息,以便通信。
長按本產品的電源開關(1秒以上)。
未註冊配對信息時,使用 USB 線供電會自動進入 USB 連接狀態。要切換到藍牙連接,請參閱「添加使用的設備」,從步驟2開始操作。
  1. 長按本產品的電源開關(1秒以上)。
  1. 按住 Fn 鍵並按下 P 鍵。
  1. 按住 Fn 鍵並按下要註冊配對信息的插槽數字鍵(1~4中的任意一個)。

第 6 頁
  1. 連接鍵盤
  1. 在本產品和使用的設備上註冊彼此的信息以連接。
  1. 點擊開始菜單的「設置」。
  1. ⇒ 顯示「Windows 設置」畫面。
  1. 點擊「設備」。
  1. ⇒ 顯示「藍牙和其他設備」畫面。
  1. 點擊「添加藍牙或其他設備」。
  1. ⇒ 顯示「添加設備」畫面。
  1. 點擊「藍牙」。
  1. 點擊「REALFORCE_n (*1)」,然後點擊「下一步」按鈕。
  1. 在本產品上輸入顯示的配對數字,然後按下 Enter。
  1. ⇒ 連接完成。
根據使用的設備,菜單名稱和畫面名稱可能不同。
  1. 點擊「設置」→「已連接的設備」。
  1. 點擊「配對新設備」。
  1. 點擊「REALFORCE_n (*1)」。
  1. ⇒ 顯示配對數字。
  1. 在本產品上輸入顯示的配對數字,然後按下 Enter。
  1. ⇒ 顯示「REALFORCE_n」已連接,連接完成。
根據操作系統版本,菜單名稱和畫面名稱可能不同。
  1. 點擊「Apple」菜單的「系統偏好設置」→「鍵盤」。
  1. ⇒ 顯示「鍵盤」畫面。
  1. 點擊「設置藍牙鍵盤」按鈕。
  1. ⇒ 顯示「設備」畫面。
  1. 點擊「REALFORCE_n (*1)」,然後點擊「連接」按鈕。
  1. 在本產品上輸入顯示的配對數字,然後按下 Enter。
  1. 點擊「連接」按鈕。
  1. ⇒ 顯示「已連接」,連接完成。
  1. 如果顯示「鍵盤設置助手」畫面,點擊「繼續」。
  1. 按照畫面指示操作。
  1. 如果顯示「選擇鍵盤類型」,選擇「JIS(日語)」,然後點擊「完成」按鈕。
根據 iOS 或 iPadOS 版本,菜單名稱和畫面名稱可能不同。
  1. 點擊「設置」→「藍牙」。
  1. 打開「藍牙」。
  1. 點擊「REALFORCE_n (*1)」。
  1. 在本產品上輸入顯示的配對數字,然後按下 Enter。
  1. ⇒ 顯示「REALFORCE_n」已連接,連接完成。
REALFORCE 字符串部分可以使用專用應用程序更改。
⇒ 顯示配對數字。
第 7 頁
功能鍵
按鍵操作動作
Fn + ⭕Pair開始配對模式
Fn + ⭕Esc退出配對模式
Fn + *1配對模式中:開始插槽1配對 連接中:連接插槽1的設備,未註冊則開始配對
Fn + *2配對模式中:開始插槽2配對 連接中:連接插槽2的設備,未註冊則開始配對
Fn + *3配對模式中:開始插槽3配對 連接中:連接插槽3的設備,未註冊則開始配對
Fn + *4配對模式中:開始插槽4配對 連接中:連接插槽4的設備,未註冊則開始配對
Fn + USB開始 USB 連接
Fn + ⭕Del配對模式中:刪除所有配對信息 ⇒ 連接 USB 線時進入 USB 連接 ⇒ 未連接 USB 線時關閉電源
Fn + ⭕Chk通過 LED 指示燈確認連接中的插槽
Fn + ⭕Chk通過 LED 指示燈確認電池電量
Fn + Eco切換節能模式 *模式1⇒模式2⇒模式3⇒模式4…
Fn + Save保存更改的設定 *保存設定後,即使重新開機設定也會保留。
✔×靜音
音量降低
✔別音量增加

第 8 頁
節能模式
節能模式動作
模式110分鐘未操作自動進入睡眠 鎖定狀態的 LED 不亮燈
模式210分鐘未操作自動進入睡眠 鎖定狀態的 LED 亮燈
模式330分鐘未操作自動進入睡眠 鎖定狀態的 LED 亮燈
模式430分鐘未操作自動斷開無線連接 鎖定狀態的 LED 亮燈 *按下任意鍵重新連接
  • USB 連接時不會自動進入睡眠。
  • 無論節能模式設置如何,配對模式中3分鐘,無法連接註冊設備時1分鐘自動進入睡眠。


2025年1月12日

又玩出來更方便地調整 LG 螢幕的影像模式(不必開啟 LG OnScreen Control ):
  • 在 LG OnScreen Control 的 My Application Preset,先把常用的應用程式設好對應的影像模式:
    • 開啟 Affinity Photo 後自動切為「圖片」模式
    • 開啟 Obsidian 則自動切為「閱讀」模式
    • 開啟 VLC 則自動切為「電影」模式
    • 開啟 Google Chrome 設為「閱讀」模式
  • 建立四個 Mac 桌面,配合羅技的 MX Anywhere 2S 的「手勢視窗瀏覽」鍵來切換桌面:
    • 桌面1 擺放常用的應用程式,例如 Google Chrome
    • 桌面2 擺放 Obsidian
    • 桌面3 擺放 VLC
    • 桌面4 擺放 Affinity Photo
  • 平常瀏覽網站或寫部落格文章時都在桌面1,處於「閱讀」模式,但要看 YouTube 影片時可以按 MX Anywhere 2S 的「手勢視窗瀏覽」鍵切換到擺放 VLC 的桌面3 會自動進入「電影」模式,再切回桌面1, 這時 Google Chrome 處於「電影」模式可以用來看 YouTube 影片,要再回到「閱讀」模式,滾輪向右撥到桌面2 的 Obsidian 自動進入「閱讀」模式,滾輪向左撥回桌面1,Google Chrome 回到「閱讀」模式 :

2025年1月10日

最需要的是能夠切換 LG 螢幕的影像模式,平常都是在「閱讀」模式(偏黃,避免藍光傷眼),只有在用 Affinity Photo 後製影像時會切到「圖片」模式,才不會造成色彩偏差。現在只剩 F9 還沒用到,想到 MonitorControl 能控制 LG 27UK850-W 螢幕的亮度、對比度及音量,因此問了 ChapGTP 關於螢幕的 DDC 硬體控制,很複雜,還是直接下載了 LG OnScreen Control 比較簡單,或許還能切換過程使用 Automator 記錄下來再設給 F9 :

測試一下,結果不行:

只好作罷!


折衷的辦法是使用 LG OnScreen Control 的 My Application Preset,把常用的應用程式設好對應的影像模式,例如開啟 Affinity Photo 後自動切為「圖片」模式,開啟 Obsidian 則自動切為「閱讀」模式:


應用程式間切換時,影像模式也能跟著切換,實在不錯!有點遺憾的是 Google Chrome 的使用會有點不方便,在 My Application Preset 設為「閱讀」模式,平常瀏覽網站或寫部落格文章時就在此模式,但要看 YouTube 影片時只能以滑鼠點選 OnScreen Control 來改成「電影」模式, 這就是為何想要用 Automator 設給 F9 的原因,可惜不行,不然就算完美了(為何這麼執著呢?總感覺螢幕的實體按鍵快要按壞了)。

雖然 LG OnScreen Control 也能調整螢幕的亮度及對比,但無法調整音量,所以 MonitorControl 仍繼續使用,除了能調整音量,還能控制另一台 Dell 螢幕。

2025年1月4日

新的一年,微調 RealForce 鍵盤 的 Remap ,讓鍵盤的使用更簡捷方便。

F1F2F3F4
顯示啟動台快速備忘錄顯示通知中心尋找輸入碼
F5F6F7F8
顯示模擬鍵盤靜音音量減小音量增加
F9F10F11F12
對比度減小對比度增加切換輸入法
F13F14F15
系統偏好設定亮度減小亮度增加
F16F17F18F19
睡眠截圖全螢幕區域截圖APC

這次解決了「尋找輸入碼」及「顯示模擬鍵盤」的快速鍵的建立,以後倉頡輸入無法拆解的字,按下 F4 自動將輸入法切換成注音並叫出「尋找輸入碼」的視窗,再按 F5 「顯示模擬鍵盤」,就可以在注音模式下以滑鼠點選模擬鍵盤輸入,然後找出它的倉頡碼並背下來。再按 F12 切換到倉頡,繼續之後的輸入,幾次之後,應該就能背下來,未來注音輸入的機會就越來越少。

建立的步驟

  1. 打開 Automator
  2. 選擇「快速動作」

  3. 設置工作流程:在右側「工作流程接收」下拉菜單中,選擇「沒有輸入項目」。

  4. 點選「錄製」,記錄下以滑鼠點選叫出「尋找輸入碼」或「顯示模擬鍵盤」的步驟,存檔。
  5. 找出存檔的位置(在 ~/Library/Services/),以 捷徑.app 開啟:

  6. 這樣就可以「顯示於服務選單」:

  7. 依次把「尋找輸入碼」及「顯示模擬鍵盤」轉成捷徑:

  8. 系統-》鍵盤-》鍵盤快速鍵…

  9. 最關鍵的步驟,這是試了許久才弄出來的。不管是「輔助使用」或是「App快速鍵」的方式都不行,必須如紅圈所示,點選「服務」,在「一般」底下就可以找到「尋找輸入碼」及「顯示模擬鍵盤」設定快速鍵了(如果找不到,表示前面的步驟沒做對

MonitorControl 現在也可以自訂快速鍵

下載:( https://github.com/MonitorControl/MonitorControl/releases/download/v4.3.3/MonitorControl.4.3.3.dmg )

  • 亮度及對比度必須選「自定快速鍵」,其他選項會有問題。
  • 音量現在也可自定快速鍵來控制了,而且兩台螢幕都能控制。
  • 控制的螢幕:取決於滑鼠游標位置,這功能可以很方便地選擇要調整那一個螢幕,把滑鼠游標移過去就可以調整了,實在太方便了。
  • 目前最需要的是能夠調整 LG 螢幕的影像模式,平常都是在「閱讀」模式(偏黃,避免藍光傷眼),只有在用 Affinity Photo 後製影像時會切到「圖片」模式,才不會造成色彩偏差。現在只剩 F9 還沒用到,要是 MonitorControl 也能做到就完美了,目前也只能使用 LG 螢幕的按鍵來切換。

配合羅技的 MX Anywhere 2S,操作體驗不輸 Magic Mouse 及巧控板。

再配合三螢幕,讓操作更是順暢。


2022年10月5日

新鍵盤入手當然要拍個照(註:右下是 WD40 救回的 Magic Mouse 2, 用到現在仍未出現問題

NIKKOR Z 24-70mm f/4 S@40mm ISO 180 F4 1/15s

RealForce 鍵盤 Remap

F1F2F3F4
顯示啟動台快速備忘錄縮小放大
F5F6F7F8
縮放影像平順反相
F9F10F11F12
應用程式視窗顯示桌面切換輸入法
F13F14F15
系統偏好設定降低顯示器亮度增加顯示器亮度
F16F17F18F19
睡眠截圖全螢幕區域截圖APC

說明:

  • 由於使用 27 吋的 LG 螢幕,以 USB-C 與 Mac mini 連接,原先鍵盤預設的 F1 F2 調整螢幕亮度沒有作用,因此重新定義。至於 F14 F15 也是調整螢幕亮度,無法在「系統偏好設定」重新定義,同樣也是沒有作用。倒是安裝了MonitorControl 可以調整,不用去動到螢幕的實體按鍵開關。



  • 現在的電腦都不用光碟機了,所以 F13 重新義為「系統偏好設定⋯」,但是這個「⋯」打不出來,就無法重新定義快速鍵,最後還是得找 Google ,搜尋到後,直接 Copy 過來:


  • 平常的中文輸入使用倉頡(十根手指擺上鍵盤後,不用看鍵盤即可輸入,至於倉頡的拆解幾乎都是下意識的反應),偶而也會用到注音,但這只鍵盤沒有印上注音及倉頡(就是要這樣乾淨的鍵盤爽度才高),本想也設個快速鍵來切換,但是無法設定,只好把 F12 設為切換輸入法,切成注音後,再顯示模擬鍵盤,通常我會先使用「尋找輸入碼」,然後注音輸入無法拆解的字,找出它的倉頡碼並背下來,幾次之後,使用注音輸入的機會就越來越少。

  • 最常使用的螢幕截圖,之前都要三鍵一起按,現在只要按 F17 或 F18 ,一鍵搞定。



2025年3月16日 星期日

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2025年03月16日

假日好天氣,就是風大了點,帶上 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天工 TA-GA3 + Contax G 35mm F2, 口袋放著 Contax G 90mm F2.8 ,到公園溜狗順便測試對焦,相機 M 模式、對焦模式 AFC、AutoISO、慢速連拍(每秒 7 張),最大光圈拍攝,視場景調整快門,拍了一百多張,準焦約九成,挑了十幾張:

  • Contax G 35mm F2 :EXIF 的記錄注意到會記成 28mm



  • Contax G 90mm F2.8 :連拍對焦也沒有問題(如下四張影像拍攝順序是顛倒的,因為批次上傳後會變成相反




  • Contax G 90mm F2.8 :場景與上述相同,狗狗在影像中不大,裁剪後可以看出仍是準焦


  • Contax G 35mm F2 :



2025年03月14日

一個驚喜的發現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天工 TA-GA3 + Contax G 35mm F2 可以自動對焦,而且對焦速度還不錯,甚至錄影也能接受(內接麥克風對焦聲音很大,改使用外接麥克風還是會錄到,底下影片用了外接麥克風):

買過的轉接環可以說是不勝枚舉,除了轉給 SONY 、Nikon 用外,早期也買過轉給 Canon 550D 用的,天文拍攝用的轉接環也不少,這些轉接環在轉接後都只能手動對焦,而天工 TA-GA3 算是第一只轉接後能自動對焦的環,當初是給 SONY A7R2 用,給 SONY A7s 對焦速度實在不行,甚至比 Luke 的休閒筆記: 隨身機:Sony A7s+Viltrox 28mm f4.5 餅乾鏡頭 還慢,於是冰了好久……

在 Luke 的休閒筆記: TECHART TZE-01 小開箱 早已測過 TZE-01 + TA-GA3 完全不能用(都是天工出的,竟然不相容),反而是 ETZ21Pro + TA-GA3 可以實現 Contax G 轉接 Nikon Zf 自動對焦,像是又買了一個新的能夠自動對焦轉接環(相機直式手持):

  • Contax G 35mm F2 對焦測試:

  • Contax G 90mm F2.8 對焦測試:

關於拍攝的對焦與曝光(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天工 TA-GA3 + Contax G 90mm F2.8):

Megadap ETZ21Pro 在EXIF 記錄成「鏡頭組成」,而天工 TA-GA3 則在「鏡頭機型」記錄成 Sony LA-EA1 or Sigma MC-11 Adapter;「對焦模式」也顯示 AI 伺服自動對焦。

  • 雖然在光圈 F11 下仍可以對焦,但是拍攝前把鏡頭轉到最大光圈速度會快很多(儘量不要在鏡頭最近對焦距離處拍攝,接環容易當掉;如果當掉,相機重開即可)。
  • 對好焦點後,鏡頭再轉到想要的光圈,機身的光圈值不影響曝光(Auto ISO下),但可以調到與鏡頭光圈一致,方便記錄正確的光圈值在 EXIF。
  • 如果不是 Auto ISO 拍攝,要如底片相機一樣的拍攝方式:

    1. M 模式
    2. 鏡頭最大光圈下對焦(也可以調在欲拍攝的光圈對焦,按下放大鈕,還能看清楚景深
    3. 依觀景窗下方的曝光標尺,調整 ISO 及 快門轉盤直到想要的曝光值
    4. 機身的光圈值調到與鏡頭光圈一致,方便記錄正確的光圈值在 EXIF。(如果眼睛已經離開觀景窗,也可以看著快門按鈕下方的光圈視窗調整

所以再重新整理一下能夠轉接到 Nikon Zf 的鏡頭:

鏡頭轉接環自動對焦
SONY FE 20mm F1.8GMegadap ETZ21Pro
Contax G 35mm F2Megadap ETZ21Pro + 天工 TA-GA3
Contax G 90mm F2.8Megadap ETZ21Pro + 天工 TA-GA3
Zeiss Batis 135mm F2.8Megadap ETZ21Pro
Pentax FA* 85mm F1.4KIPON PK-N/Z

2024年11月7日

前言

現在 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都入手了,而裝在 Nikon F100 的底片在拍了半卷後就沒進度,期間還曾對二手平台上的一台 Contax G2 心動過,最後不得不承認現實,很難再回到底片攝影了,但又想有最初學攝影的情懷,這才決定購入 Nikon Zf 。

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SONY FE 20mm F1.8 :


Nikon Zf + Megadap ETZ21Pro + Batis 135mm F2.8 :

  • Nikon Zf 使用 Megadap ETZ21Pro 接上 SONY FE 20mm F1.8 操作起來就如原生鏡頭,而且還蠻搭的(已有 Techart TZE-01 只能接 Z6 ,Zf 不能用,Fireware 更新到最新版還是不能用,被放生了。
  • 接上 Batis 135mm F2.8 一樣順暢,可惜 Megadap 沒出 Contax G 轉 Z 的接環,不然就可以把手上的天工 TZG-01 換掉,天工的接環雖然最早出,但小問題不少,用起來也不夠順暢。

Nikon Zf 購入

早在 Nikon Zfc 時就在期待這台機器的出現,但出來後卻也未馬上下訂,倒是在 YouTube 看了不少評測及使用心得,最後才在放棄底片攝影後於 PCHOME 購入:

  • PCHOME 有許多不同廠商賣同一台,但價格、贈品不同,同時平台給的優惠也會不同,經過一番研究後,選了這台:

  • 價格 60800, 可以現折 800, 因此以 60060 六期零利率購入(用的是元大的 JCB ,只能六期,但元大的信用卡有 1.2% 的現金回饋,不用去搶登記什麼的,太麻煩,所以用元大卡最省心)。除了現折 800, PCHOME 還贈1500P幣,準備生效後用來買 Sandisk 的 MicroSD 128G 卡。
  • 雖然在 PCHOME 也有低於六萬的 Nikon Zf ,但沒有多贈一顆 EN-EL15c 原電,價差還不夠買一顆電池。

Megadap ETZ21Pro

於天猫 迦百列 Megadap ETZ21Pro转接环二代Z6III ZF Z9 Z8 ZF Z50 ZFC Z6II Z7II E-Z适用索尼FE镜头转尼康自动对焦-tmall.com天猫 以 RMB 1250 購入(才沒幾天,又更便宜了,只要 1194 ),11/2 下午下訂,店家當天就出貨,選直郵海運,連跨境也免運,選了 RMB 18 元的尊榮服務(就不用管海關會上多少稅,都由物流處理),11/7 早上由黑貓送達,總共花了台幣六千有找。(若在台灣買大概都要八千以上

轉接心得

原廠鏡頭及 F 鏡 + FTZ(一代) 轉接環當然是沒問題,這裡著重在手上現有會轉接到這台機身的鏡頭:

  • SONY FE 20mm F1.8G
  • Contax G 35mm F2
  • Contax G 90mm F2.8
  • Zeiss Batis 135mm F2.8
  • Pentax FA* 85mm F1.4

自動對焦

雖有 Techart TZG-01 但接上 Contax G 鏡頭於 Zf 機身後很容易 AF 就當掉,操作實在不順,反而用徠納CONTAX G 鏡轉 NIKONZ 轉接環以手動對焦還更順手,因此轉接 Contax G 鏡頭就不再 AF 了。

所以能 AF 的鏡頭只會用 Megadap ETZ21Pro + SONY FE 20mm F1.8G 或 Megadap ETZ21Pro + Zeiss Batis 135mm F2.8 ,操作及設定如原廠鏡頭,沒什麼心得需要記錄。倒是 Zf + Megadap ETZ21Pro + SONY FE 20mm F1.8G 上飛宇 A2000 三軸穩定器後,關掉電子減震及防抖,模式開 Auto 來錄影(不想傷腦筋),對焦順𣈱,底下是拍攝家裡狗狗簡單測試影片(太久沒用三軸,操作都生疏了):

手動對焦

主要有兩項設定要做才能很方便地手動對焦:

  • 在 i 選單加入峰值對焦,當接上只能手動對焦的鏡頭時再開啟即可。
  • 將 Fn 按鍵設為[變焦開啟/關閉],才能放大目前對焦點周圍區域的顯示。(這是要下載了手冊電子檔後,看了詳細說明才知道原來要選這個[變焦開啟/關閉]—-這個放大功能用這個名稱實在真糟,不看手冊真不知這就是放大的功能。

相機設定

主要沿用 Z6 的設定,這樣操作上才會順手,但畢竟是不同的機器,功能上也不盡相同,而且 Zf 也取消了 MC-DC2 端口,這使得手上的副廠電子快門線及 Nikon GP-1 (可以附加拍攝時的 GPS 位置)無法使用,但這可以手機下載 SnapBridge app 來解決(手機及相藍芽都要開啟),這時更顯得小機身的 Motorola Razr 50 Ultra 真是方便。

註:又發現了 Nikon DR-4 垂直觀景器不能接上 Zf,要如底片機般低角度拍攝是不可能了,當然, 翻轉螢幕還是能夠的。

為了能夠保存點使用傳統底片相機的操作手感,但又不要太麻煩,看了不少 YouTuber 的心得介紹,大概就是把 Auto ISO 的 Max 設為 6400 :

  • 平常的將 Auto ISO Off,使用 M 模式,以機身的 ISO 、快門轉盤及鏡頭的光圈環來控制攝影三要素。
  • 要更快速的操作,就把 Auto ISO On ,視情況調整所需的光圈、快門,若 ISO 為 6400 時曝光仍不足,可以用 ISO 轉盤調大。
一些 GPS 寫入的測試照片溜狗時拍的,牽著狗一邊拍攝,所以 Auto ISO On 




  • 手機下載 SnapBridge app 後要先與相機藍芽配對後才能使用
  • 出發測試時先開啟 SnapBridge 與相機連線後,就可以讓 SnapBridge 在背景執行,手機可以鎖定,相機也可以關閉(但要確定藍芽是 On
  • 出發,手機放在口袋裡,要拍照時,打開相機拍攝就能自動下載手機的 GPS 資料並寫入照片中
  • 如果是去旅行,可以讓 SnapBridge 一直在背景執行,要拍攝時就能下載正確的 GPS 資料,而藍芽是低功率耗電,影響手機的續航應該不大吧?!

附註:

  • 文章的第一張照片如果是用 Nikon F100 底片拍攝的話,沒有後製,會是底下這個樣子:

  • 但使用 NIKON Z6 + Nikkor Z 24-70mm f/4 S 拍攝 Raw 影像,拍攝數據如上圖紅圈內,於 Affinity Photo 的 Develop 階段做了一點調整(主要是將影像調暗):

  • 複製一個圖層:

  • 對這個複製圖層做曲線調整,使影像變暗至看不到底下的黑紙拼貼痕跡:

  • 右上角及一些壓不下來亮點用 Affinity Photo 的 Inpainting Brush 或 Clone Brush 去掉:

  • 於這個圖層增加 Mask:

  • 工具選畫筆,顏色選白色,Hardness 設為 0 ,最重要的技巧就是調整 Opacity(不透明度),沿著相機輪廓,由外而內逐漸增加不透明度,直到如第一張照片為止(這個操作需在Mask,不是複製圖層)。

  • 拍攝到後製不用十五分鐘,一張暗調的影像就完成了(記錄這些步驟反而要花更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