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Affinity Photo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Affinity Photo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6月27日 星期一

慈恩塔及日月潭全景

 2022.06.23

使用 DJI Fly 的一鍵快拍環繞模式

SONY RX 100 V ISO 320  F5 1/125s @70mm

  • 共拍攝 8 張 Raw 在 Affinity Photo 全景合成
  • 做了 Tone Mapping 及增加 Clearity。

關於 Google 地圖與 Apple 地圖

  • 想說慈恩塔也算是個著名景點,就先以Apple 地圖來導航,結果到了之後,Siri 說請找個停車位置,然後自己走上去(這怎麼可能?):

  • 趕緊切換到 Google 地圖才順利抵達慈恩塔停車場,然後走 570 公尺的步道到達慈恩塔:
  • 事後再用手機測試 Apple 地圖,若精準告訴 Siri 導航到慈恩塔停車場也能正確導到目的地:
  • 返程想說就用 Google 地圖,結果走的路線是無法會車的小路,如下圖藍圈所示,Apple 地圖會繼續直行(事後查的),結果 Google 讓我抄小路右彎,然後來到紅圈所示的急左轉,方向盤打到底也無法到位,必須再倒車,才能轉進這個彎,而且還是個上坡路段。好在開的是 2021 Focus Active,進了山區開 Sport 模式,不必手忙腳亂手排,直接就上了,這種小路是無法會車的:

  • 事後想想,或許是 Google 有大數據的分析認為當時應該這樣的路段無車,所以才抄小路,寫這篇文的當下再試著導航,走的路線就正常的大路了(Apple 地圖自然就是走這樣的路線):

遮光罩 DIY

大中午在陽光下使用空拍機,即使把手機從 iPhone 8 換成 iPhone 13 mini 螢幕還是看不到,前面一鍵快拍能拍到這樣的角度的影片,只能算是運氣。鑑於這樣的經驗不斷,不得不下定決心 DIY 遮光罩來使用......

買了許久的 ATOMOS Ninja Flame 有附一套遮光罩,從未使用,取其中一個部件改裝一下:


中午時段拿到六月的大太陽底下測試,確實有效,螢幕看得非常清楚(即使戴著太陽眼鏡),攜帶也方便,摺起來剛好可以放入 DJI mini 2 的袋子裡,只是有點 2266 ,決定 DIY 一個好一點的遮光罩:
  • 預備的材料(都是家裡現有的,物盡其用):一張舊卡紙、黑色絨布紙、魔鬼氈、雙面膠

  • 以游標尺量好尺寸:(拍成照片 Airdrop 到 iPad Pro ,使用 Procreate 加註尺寸


  • 舊卡紙拍照 Airdrop 到 iPad Pro ,在 Procreate 裡構思如何做?
    • 配合手機的長度 138mm ,寬度 120mm 是頂部遮擋陽光用的,如下圖,紫色斜線是上魔鬼氈的地方(魔鬼氈的另一片黏在手機保護殻上),藍色斜線是上膠帶的地方(黏住擋住側邊陽光的部件):


    • 擋住側邊陽光的部件有兩片:



  • 設計好了,在舊卡紙上畫好要剪裁的圖樣(紅色斜線為裁掉的部分):

  • 目前先做到這裡,有時間時把黑色絨布紙黏在背面,照著圖樣剪裁,並黏上魔鬼氈(手機保護殻上也要黏上),最後把頂部與側邊的兩片以膠帶黏上(接縫處要補上一小條黑色絨布紙防止漏光),膠帶可上多層,因為這裡是摺來摺去的地方,最好加強一下。

DIY 失敗,有兩大失誤:

  • 當初不曉得是怎麼量的,竟然把手機的寬度(含保護殻)量成 40mm ,差太多了,裁剪完後先試安裝才知道,重新再量為 63mm,剩下卡紙也不夠了,只好放棄:

  • 這個設計頂部會有漏光,還是得如前述 2266 的遮光罩夾進去才不會漏光
  • 好在還有個 2266 的遮光罩可頂著用,安裝也簡單,一秒搞定,也測試過,大太陽下也能看清手機螢幕。

2022年6月22日 星期三

Affinity Photo Focus Merge 練習

  • 朋友送的小玫瑰又開了二十幾朵,先剪下一大串,還留有兩小串(都還是花苞
  • 使用 SONY A7s + 轉接環 + Tamron 90mm F2.8 微距鏡 , 置於三腳架拍攝,總共拍了 16 張,以 Affinity Photo 的 FocusMerge 合成,然後再以 Tone Mapping 處理過,最後再進入 Develope 增加 Clearity。
  • 下圖為單張的影像,因為使用微距鏡,在最大光圈 F2.8下,景深很淺:

  • 也試過了手持,行不通,合成結果是這樣(合成後沒有進一步後製的必要): 

2022年6月20日 星期一

跟著做超簡單的一系列 Affinity Photo 教學影片

最近在 YouTube 看到一系列 Affinity Photo 教學影片,可以下載作者提供的 Free Macro ,一分鐘就能完成後製。

素描效果:Sketch Effect with Affinity Photo + Free Macro - YouTube

  • 原圖是在水里蛇窯以 iPhone 13 mini拍的照片,覺得不怎麼樣,但經過後製變得有禪味了: 
  • 執行作者提供的免費 Macro 後,再加 Level 調整到自己想要的感覺:
  • 再點選 Macro 產生的 Live Gaussian Blur 調整到自己想要的感覺,這樣就完成後製,真的一分鐘內就夠了:

  • 知道手機的 app 也能輕易做到,差別在於可以調整及呈現效果的細膩度。

天空加強:Create a Dramatic Sky with Affinity Photo - YouTube

  • 因為地平附近比較複雜,尤其是路燈的部分,所以並不如影片那樣好選,這個部分需要多練習,但至少 Affinity Photo 的 Selection Brush Tool 已經很好用了。
  • 原圖為 Nikon Z6 +  Contax G 35mm f/2 拍攝,F5.6 ISO 100 1/125s 嘉義蘭潭

  • 怎麼樣,天空不再是平淡無奇,這個技巧很值得學起來。
  • 從調整的過程得到一個心得就是下次拍攝時要選 Raw 或 Raw+Jpeg ,然後以 Raw 檔來後製,這樣才會有更多的天空細節拉出來,上圖的格式是Jpeg。
  • 這個技巧要多練習才能記住,再拿一張在芳苑鄉潮間帶濕地(海空步道)以 iPhone 13 mini 拍的照片來後製:

  • 先以 Selection Brush Tool 大致選好天空:

  • 再叫出 Refine 對話窗,把風力發電機去掉:

  • 由於手機拍的,Clarity 調到 15% 已是極限,右上角天空的漸層已經出現斷階的情形,從這裡可以看出手機拍的照片還是無法完全取代相機的,當然,若是只用來發在社群,手機拍照大概就夠了:

  • 底下為原圖:

  • 再來一張在日月潭也是以 iPhone 13 mini 拍的照片來後製:

  • 心得是是手機拍攝的照片後製空間有限,底下是原圖:

  • 突然想到 iPhone 也支援 RAW 檔拍攝,查了設定才知道 13 mini 不支援,只好借了老婆的 12 Pro Max 來測試,簡單後製後可以看到 Jpeg 拍攝漸層有斷階的現象,RAW 檔沒有:

  • 底下是後製後的影像(只是測試,所以天空的選取沒有細緻的處理):


  • 嚐試在 Affinity Photo for iPad ,於第一代的 iPad Pro 12.9 吋上操作,以手指選取及 Refine,也能把選取區細緻地選好,並按照影片教的方法處理,只是工具要找得到,畢竟畫面較小,工具分在好幾層,且因為用手指操作,界面也有所不同,需要點時間適應,所以同樣以嘉義蘭潭那張照片,大概花了半小時才完成。
    • Before:

    • After:

  • 兩指點觸畫面為 Undo;三指點觸畫面為 Redo。
  • 這樣以後出門帶上 iPad Pro ,拍攝的照片若有值得後製的,以 AirDrop 傳過來就可以即時後製。(註:長時間出門旅遊時才需帶上,若同時帶的相機是 Nikon Z6 可以使用 SnapBridge 傳 RAW檔;若相機為 SONY RX 100 V ,因為 Imaging Edge 無法支援傳輸 RAW 檔,所以要帶上 Lighting 接頭的讀卡機。至於短時間的旅遊,等回家用電腦處理還是比較方便。

光暈效果:Orton Glow with Affinity Photo + Free Macro - YouTube

  • 原圖為 Nikon Z6 +  Contax G 35mm f/2 拍攝,F11 ISO 100 1/60s 竹崎的子母隧道:

  • 隧道內與隧道外反差很大,所以分別選取,應用前面「天空加強」的技巧,分別做了不同的程度的 Tone Mapping:

    • 隧道內的Tone Mapping (名稱為隧道的圖層):

    • 隧道外的Tone Mapping (名稱為亮部的圖層):

  • 然後選取這三個圖層,右鍵選單選「Merge Visible」後產生一個新的圖層:

  • 確定位於這個圖層,執行影片附的光暈效果 Macro:

  • 然後調整 Orton Glow 的各項參數直到滿意為止:

  • 最後完成的影像(加了光暈效果,比較有點夢幻的感覺):

去油光技巧:Fix Shiny Skin with Affinity Photo - YouTube

  • 這個技巧其實很簡單,按住⌥鍵並以滑鼠左鍵選取顏色,然後把 Blend 模式改為 Darker Color 就可以用來去除臉上的油光,特別是使用閃光燈直接的拍攝造成的油光或反光很有用。
  • 一個小秘密---還可以用來染頭髮,大面積染色是很容易,碰到髮絲的部份,若使用滑鼠操作那是很痛苦的。好在我使用 Mac mini ,也有 iPad Pro 12.9 吋(雖然是第一代)及 Apple Pencil(也是第一代),把iPad Pro 做為延伸螢幕,然後把影像拖過去,並將筆刷調成與髮絲粗細差不多,使用 Apple Pencil 就可以準確地將髮絲上色。

繼續跟著學習中......

2021年4月10日 星期六

Affinity Photo 學習計畫

目標

針對 LiTao PS - YouTube 的多個 PS 教學影片,一個個以 Affinity Photo 來完成,找出與 PS 對應的操作方法。

預備的常用拍攝器材

拍照:

  1. Nikon Z6
  2. NIKKOR Z 14-30MM F/4 S (需要再買個品質較佳的可變 ND 鏡 82mm)
  3. SONY FE 20mm F1.8G + 天工轉接環
  4. Zeiss Planar T* 35mm f/2 Contax G + 徠納轉接環
  5. SMC PENTAX-FA* 1:1.4 85mm IF + Kipon 轉接環
  6. ZEISS Batis 2.8/135 For SONY + 天工轉接環
  7. NIKON AF-P 70-300MM F/4.5-5.6 E ED VR + FTZ

以上出遊時不見得全部帶齊,但 3. 4. 5. 6. 四支都是大光圈的定焦,至少是必帶的,如果是一機一鏡,應該就是 Z6 + 徠納轉接環 + Contax G 35mm f/2。但問題來了, Z6 雖然可以設定非 CPU 鏡頭的資料,但根據網上查得的資訊,它的作用是用來配合防手震的,不會將鏡頭資訊寫入 Exif 中,這實在令人困擾(根據查得資訊,國外網友認為是 Nikon 故意的,因為若是 Z6 + FTZ + 非 CPU 鏡頭就可以寫入 Exif 中),當要使用鏡頭種類來做為篩選時就會造成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Google 後,在 Mac 下大概就非 ExifTool by Phil Harvey 莫屬了,但它是個 command-line application,只能在終端機裡以命令列輸入,比較麻煩,因此需要研究個簡單快速的參數下法來快速批次大量更改(好在只有上述 4. 5. 兩支鏡頭拍攝的資訊才需要自行加入 Exif 裡,使用 FTZ 及 TECHART TZE-01 來轉接就不用),然後再輸入「照片」 app (Affinity Photo 沒有類似 Adobe Bridge 管理照片的功能) 來管理(註一)。

解決方案

經過一番 Google 及篩選後,大致有如下幾個方案:

  1. ExifTool by Phil Harvey:必裝。
  2. Marc’s Place - SetEXIFData :為 ExifTool 提供 GUI 介面,免費版執行一次時只能批次轉換五張照片(但可重覆無限多次執行),10 歐註冊可解除上述的限制(註二)。
  3. LensTagger – Exiftool Lightroom Plugin:既然要抛棄 Adobe 的月費制,就不再考慮了,因此不會測試,列出只是提供參考。
  4. GUI2 for ExifTool by Phil Harvey - GUI2 Program 8.5 for ExifTool Version 12.13(Updated 30-December 2020) :只有 Windows 版本,使用時還需 Boot Camp 切換到 Windows 10 ,有點麻煩,暫時不測試。
  5. Proxel EXIF Tool :Windows 下的 Photoshop plugin ,也不列入考慮。

註一:

  1. Affinity Photo 支援照片編輯的延伸功能。

  2. 在「照片」裡進入編輯狀態後,點選如下圖右上角的「延伸功能」圖示就可以選擇進入 Affinity Photo 裡編修。

  3. 「照片」 app 本身的編修已經很強大了,要是有圖層及遮罩功能,說不定連 Affinity Photo 都可以不用了。
  4. 「照片」 app 的管理可用「新增智慧型相簿」大致篩選照片。

註二:SetEXIFData 的操作

  1. 下載並依照Marc’s Place - SetEXIFData 裡的說明安裝好後,第一個步驟就是加入非 CPU 鏡頭的資料(黃色框,Lens Make 可不用輸入,沒有作用),紅色框的相機資料一定要輸入,否則點選藍色圓框處不會跑出如下圖的對話盒來儲存成鏡頭資料的 Preset:

  2. 依次把兩支非 CPU 鏡頭資料輸入並存成 Preset,以後輸入資料時就方便多了:

  3. 下圖為未做 SetEXIFData 前的 Exif :左為Affinity Photo,右為預覽程式

  4. 輸入鏡頭型號資料(可使用已做好的 Preset

  5. 上述輸入的資料在預覽程式裡顯示為「鏡頭機型」及「鏡頭規格」。
  6. 接下來輸入鏡頭的焦距及拍攝時的光圈(如果拍攝時曾記錄下來的話):
    • ① 確認在 Add Other Tags; ② 點選 Preferences…

    • 從左邊的欄內找到 FNumber拍攝時的光圈值,這是花了一下午才找到的 Tag,時間都浪費在測試所有內含 Aperture 的 Tags,到幾乎都要放棄了,以 Exiftool 在終端機來顯示一張照片的所有 Exif 資料才得知。在預覽程式裡顯示為「焦距比數」)、FocalLength鏡頭焦距)、FocalLength2在預覽程式裡顯示為「35mm 膠卷對焦長度」

    • ① 輸入數值 ② 從 Finder 把要轉換的檔案拖曳進來 ③ 按 Process 進行轉換

  7. 下圖為做完 SetEXIFData 前的 Exif :左為預覽程式,右為Affinity Photo

  8. 由於想到一次出遊拍攝的張數應該不少,未註冊每次只能 5 張,實在有點麻煩,因此特別註冊一個 PayPal 帳號並綁定信用卡,捐助作者 10 歐來註冊解除這個限制,結果台灣並不支援信用卡付款,好在作者在Marc’s Place - SetEXIFData 裡有特別說明如何付款,點選如下圖內 Donate Via PayPal 才能順利付款(已付款,等作者寄來序號):

  9. 作者已寄來序號,順利註冊完畢,順便回個 Mail 給作者建議作者能否加個拖曳照片至處理視窗時,加上直接拖曳檔案夾就能批次處理。

  10. 找到一張以 Carl Zeiss Batis 2.8/135 拍攝的照片,透過 TECHART TZE-01 轉接後得到鏡頭資訊不夠完整:

  11. 因此要做就得完美點,再加入 Carl Zeiss Batis 2.8/135 及 SONY FE 20mm F1.8G 的 Preset:

  12. 這是改好的 Exif ,不說明的話,還以為是 SONY 相機拍的
  13. 再進一步想到拍攝時換了鏡頭拍攝,未來要進行轉換 Exif 時,照片的分類選擇會有點麻煩,這就想到 Z6 有個「 儲存檔案夾」的功能,可以重新命名檔案夾並選擇儲存今後所拍照片的檔案夾,然後把這個功能加到「我的選單」,方便拍攝時換了鏡頭,馬上切換至該鏡頭的儲存檔案夾




  14. 實在不曉得 Nikon 的操作邏輯,於相機裡加了幾個連續編號的檔案夾,就是改不了數字後跟著的 NCZ_6(100NCZ_6 為預設值),於是將「 儲存檔案夾」切換在預設的100NCZ_6 ,關機,抽出記憶卡,插入讀卡機接上電腦來改名:
    • 100NCZ_6 檔案夾不改,因為先前設定為現有檔案夾,在相機裡無法重新命名,如果改了,說不定會造成問題,就用來給接上原生 Z 鏡頭拍攝時儲存的地方
    • 101NCZ_6 檔案夾改為101CONTX相機裡三位數字後只提供五個字元的輸入,因此也不敢多加字元以免出問題),用來給接上 Contax G 35mm f/2 鏡頭拍攝時儲存的地方
    • 102NCZ_6 檔案夾改為102Pantx用來給接上 SMC PENTAX-FA* 1:1.4 85mm IF 鏡頭拍攝時儲存的地方
    • 103NCZ_6 檔案夾改為103SONYG用來給接上 SONY FE 20mm F1.8G 鏡頭拍攝時儲存的地方
    • 104NCZ_6 檔案夾改為104BATIS用來給接上 Carl Zeiss Batis 2.8/135 鏡頭拍攝時儲存的地方
  15. 改好後,記憶卡放回相機並切換到不同的檔案夾各拍攝一張,確認不會出問題:

  16. 進入其中一個檔案夾看內容,也確認沒問題:

  17. 如此設定好後,未來拍攝時換了鏡頭,進入「我的選單」切換至該鏡頭的儲存檔案夾,這樣即使一次出遊使用多顆鏡頭拍攝,回來後的分類就不成問題,送到 SetEXIFData 批次改 Exif 就簡單。
  18. 記憶卡若重新格式化後,上述步驟又得再來一遍,有個方便的方法,就是把記憶卡的檔案夾結構備份到電腦裡,重新格式化再複製回記憶卡即可。



  19. 現在只剩一個每張照片拍攝時的光圈值能夠很方便地記錄下來的方法還沒想到。
手上帶著一只最便宜的 Apple Watch S3,除了使用靜靜錶盤看時間有爽度外,督促自己每天達成四大目標(活動 500大卡、運動 30 分鐘、站立 12 小時及使用 StepsApp 記錄走萬步)並使用 Apple Pay 便利商店買香菸很方便外,現在要再增加一個會用到的 app :「語音備忘錄」,用來方便地記錄拍攝時的光圈值,經由 iPhone 同步到 iCloud ,要整理照片時,再從 iCloud 同步到Mac 「語音備忘錄」,可以顯示錄音檔的時間再與照片拍攝時間比對,播放錄音內容即可得知這張照片拍攝時的光圈值,然後以  SetEXIFData 修改照片的 FNumber 也不是每張照片都要一一處理,只針對還不錯的照片處理,畢竟全部各別處理還是很麻煩地)。這是目前想到比較方便的辦法,要達成也不是那麼難,有些設定要先設好才能做到,底下說明需要那些設定:
  • 以 Apple Watch 錄下拍攝時光圈值,錄音檔自動同步到 iPhone

  • iPhone 裡的設定: iCloud 裡的「語音備忘錄」要打開才能把語音檔同步到   iCloud 。

  • Mac 的設定:同樣地,要把「系統偏好設定」裡 Apple ID 的 iCloud 雲碟中的「語音備忘錄」勾選,才能把語音檔同步到 Mac 裡。

  • 即使知道進入資源庫查到語音檔的時間,但那是同步下載到 Mac 的時間,而不是錄音當下的時間。

  • 開啟 Mac 的 「語音備忘錄」就能顯示錄音當下的時間來與照片的拍攝時間比對,播放錄音內容,即可得知這張照片的光圈值,然後拖曳進  SetEXIFData 修改 FNumber :

2021-04-10 補註

上述的方法只限在當天有效,隔一天後錄音檔的時間戳記就變成日期,這方法行不通了,所以只能在錄音時也要「報時」才方便與照片的時間比對(反正要用手錶錄音,抬腕就先看到時間,錄音時就順便錄下也算方便,而且也只有轉接 Zeiss Planar T* 35mm f/2 Contax G 及PENTAX-FA* 1:1.4 85mm 這兩支鏡頭時才會需要。 ):

錄影

  1. iPhone 12 Pro Max 128G 手持(等疫情過去,出國旅遊時或許就只帶它,拍照、錄影全包辦。它的手持錄影穩定度不錯,即使無法搭配 CRANE-M2 也沒關係。
  2. SONY DSC-RX100 V + 智雲 CRANE-M2(之前去江南旅遊時就帶了這組,也是拍照、錄影全包辦,但 RX100 V 錄 4K 容易熱當,很是困擾,現有了  iPhone 12 Pro Max ,帶出國的機會應該不多,國內的話或許可以考慮


配件:

  1. 67 mm 的 Marumi 薄型偏光鏡當初購買 NIKON AF-P 70-300MM F/4.5-5.6 E ED VR 附贈的
  2. 蝦皮購買便宜的 67 mm 的 Fourth EYE ND2-ND400 可變 ND 鏡
  3. 蝦皮購買便宜的 Ulanzi U-Filter adapter 67 mm 濾鏡支架,可夾在 iPhone 12 Pro Max 用來鎖上偏光鏡或可變 ND 鏡。
  4. Contax G 35mm f/2 為 46 mm ,但在淘寶買了專用的金屬遮光罩(目前已掉漆了),內有 55mm 的螺紋,配上 55-67mm 轉接環,也能用來鎖上偏光鏡或可變 ND 鏡。
  5. 重要的是 SONY FE 20mm F1.8G 、SMC PENTAX-FA* 1:1.4 85mm IF 及ZEISS Batis 2.8/135 For SONY 的濾鏡口徑都是 67 mm,外拍只要帶上各一片偏光鏡及可變 ND 鏡,除了 NIKKOR Z 14-30MM F/4 S ,其他鏡頭都可以使用,器材更精簡了。
  6. 早期二手的 Nikon GP-1 來記錄照片的地理位置,這樣管理照片就更方便了,不用還要花時間加入拍攝地點。下圖是早期使用 SONY Z1C 拍攝的照片,開啟了 GPS,所以「照片」app 就可以顯示拍攝地點在⁨頭城鎮⁨的龜山島⁩:

給初學者的入門建議

雖說這個頻道的一系列教學影片,有兩個是基礎性質,但其實並不簡單,建議先熟悉 PS 的基本操作後再來進一步研讀才能進入狀況。在這裡,建議可以參考 PAPAYA 電腦教室的這一系列:Photoshop 基礎教學 - YouTube ,不要只是看過,而是要跟著練習,熟練後再來練底下這些系列,才能得到有系統的概念及技巧。

简单摄影后期课(2015) - YouTube

  • 01-10 是高談濶論的概述,對於想認真學好攝影的人提供了許多可以思考的想法,至於自己只是想藉由這些系列有著一脈相承的體系來轉換成能夠熟悉 Affinity Photo 而已,特別是針對 PixInsight 後製過的天文影像與 Affinity Photo 後期處理的相輔相成,讓辛苦拍得的天文影像得到最佳的呈現。因此這幾支影片在看過一遍後就快速跳過,截圖了三個重點:
    • 拍攝很重要,後期處理也很重要,在 Ansel Adams 時是暗房,數位時代則是 PhotoShop(或是 Affinity Photo )。

    • 好不容易出現不錯的影片可以跟著學,當然不能只是看過就算,得要好好跟著練習,這就是:

    • 攝影要帶出自己的風格,因為每個人都有著的不同的經歷,所以:

  • 10 简单摄影后期课——第二章拍摄及后期操作前的准备 课时2照片格式 - YouTube
    • 用 Raw 拍攝,或者 Raw+ Jpg
  • 11 简单摄影后期课——第二章拍摄及后期操作前的准备 课时3色彩空间 - YouTube
    • 詳細解說了色彩空間。
    • 相機設成 Adobe RGB ,後期才有較大的調整空間。
  • 12 简单摄影后期课——第二章拍摄及后期操作前的准备 课时4照片风格软件设置 - YouTube :拍 Raw+ Jpg 時,相機的「照片風格」可以設置且要善用,只會對 Jpg 有作用,方便快速分享,不會影響 RAW 檔。有覺得不錯的照片,需要進一步後製時再針對 RAW 處理。要驗證是否無誤,將 Z6 的照片風格設為「丹寧」,接 Contax G 35mm f/2 光圈設為 F2 ,拍攝 Raw+ Jpg ,再用 SetEXIFData 改過 Exif。
    • 以 Affinity Photo 讀入後可以看到 NEF 檔完全不受「照片風格」的影響:

    • 但以 Nikon 自己的 Capture NX-D 讀入後,可以抓到「照片風格」,這適合想要保留設置的「照片風格」時才以 Capture NX-D 讀入,再轉出 Tif 給 Affinity Photo 進一步後製:

  • 13 简单摄影后期课——第二章拍摄及后期操作前的准备 课时5照片风格实拍比较 - YouTube:說明 Canon 相機的「照片風格」自訂,Nikon 相機也有 Picture Control Utility 。

  • 14 简单摄影后期课——第二章拍摄及后期操作前的准备 课时6显示器校准 - YouTube:介紹 Adobe Bridge 及 Adobe Camera Raw 會是後面教學影片主要用到的兩個工具,但自己則預備以 Mac 裡的「照片」app 來取代 Adobe Bridge ;以 Affinity Photo 的 Develop 模式來取代 Adobe Camera Raw
  • 15 简单摄影后期课——第三章图片管理 课时1Bridge简介及照片过滤 - YouTube
    • 拍攝時以 Raw+ Small Jpg 的設置,匯入電腦後,先篩選出這次的拍攝照片所有的 Small Jpg 照片,因為檔案小,顯示效率好,可以用來快速篩選及分級,然後進一步根據分級做不同的處理。有個不錯的篩選方式:外拍時難免拍些朋友或其他,設為一星,拍自己與家人設為二星,三星為還能入眼的照片,四星為很有感覺的,五星是很不錯,需要馬上處理的照片。
    • 花了不少時間,總算也能達到上述類似的五星分類,而且也蠻方便,一樣是輸入 1 2 3 4 5 等數字,就能快速為照片分級。(底下這部份的內容是在一邊拍攝 M 104,一邊監控時,一邊寫就的
      • 一開始先從「照片」app 的說明看起,找到「關鍵字管理程式」或許可以達成這樣的目的,但雖然都是中文寫的,卻看不懂!試不出來。

      • 只好改用這樣的方式,也不行!

      • 總要解決,不相信不行,再仔細詳讀說明:

      • 如下圖,進入「關鍵字管理程式」後,加入想要的關鍵字,輸入快速鍵後,會自動加入為「快速群組」:


      • 在瀏覽狀態下才能開啟「關鍵字管理程式」,並維持開啟狀態才能快速輸入關鍵字之前一直無法試成功,是因為把照片的資訊視窗打開,在其中的關鍵字欄位輸入,所以才不會成功,其實是更簡單的。

      • 成功的操作實在簡單:「關鍵字管理程式」維持開啟狀態,選好要分級的照片,例如這張照片(藍色邊框)要給四星,只要按數字鍵 4 就自動輸到關鍵字的欄位裡。

      • 單張檢視的模式也是一樣的操作,例如這張要給二星,就按數字鍵 2


      • 底下這張要給四星,就按數字鍵 4


      • 然後在瀏覽狀態選擇只顯示四星的照片,可以看到這張照片加進來了:(按下空白鍵可以在縮覽圖與單張檢視切換。)

PS高手之路基础篇(2006) - YouTube

PS高手之路提高篇(2012) - YouTube

《大众摄影》专栏(2015) - YouTube

持續更新……